第四组
庄稼小卫士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有益的动物。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能准确地区分请、清、情、晴、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动物。
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青蛙挂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5)
1.小朋友们,学习新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则谜语:一动物水上跳,大肚子鼓眼睛,身上披着绿衣裳,人称庄稼小卫士。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青蛙挂图,并板书:庄稼小卫士。
3.指导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生字(10)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反馈学生找生字的情况,教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学习新字。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5.集体认读。
6.结合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7.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呢?
8.小组讨论怎样记这些生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反馈。
9.教师出示课后的读一读,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字,并能正确体会它们各自表达的意思。
10.学生自由读,在读中记住这些生字。
三、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0)
1.学生试着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
3.学生学老师自由读。
4.指名反馈读,互相评议。
5.小组由组长组织训练读。
6.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
7.文中把青蛙称作什么?
8.讨论、交流,大家为什么把青蛙称为小卫士。
四、拓展延伸,鼓励实践(10)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青蛙是怎么捕捉害虫的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告诉他们青蛙是如何捉害虫的。
3.小朋友,善于青蛙的知识还很多呢!你们还可以通过找资料认识它们。回去也找找资料,看看咱们身边还有什么动物是对人类有益的。
4.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五、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调查反馈,了解有益的动物,教育学生应该保护青蛙,保护有益的动物。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各种有益动物的图片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复习学过的生字。
2.小朋友,还记得它们的区别吗?
3.指名反馈,集体共同回忆。
二、拓展延伸(15)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能够帮助禾苗吃害虫,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3.指名反馈。
4.你们通过查找资料,还了解到哪些有益动物呢?它们又能帮助人类干什么呢?
5.教师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有益的动物的行列中。
三、指导写字(10)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卡片认读并组词。
2.教师重点指导写“青”三横要收紧,间距相等。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生小组内交流其他字该如何写好。
5.集体交流、反馈。
6.学生写字,教师辅导。
7.作业展示大家一起来评析。
四、布置作业(10)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加一加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独字上加部首构成新的汉字,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规律。
3.使学生了解可以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独体字上加部首构成新的汉字,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规律。
3.使学生了解可以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重点难点
1.识字。
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单产和部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导入新课(5)
1.出示上节课中的生字。
2.回忆识记的办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在青安的基础上加单产便成了新字。今天,咱们也要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新的汉字。(板书课题:加一加)
二、以“己”为例,教学认字(10)
1.教师出示“己”,学生认读并组词。
2.咱们可以在“己”上加什么部首,让它成为新的汉字呢?
3.请小朋友们先暂保留你们讨论的结果,我们看看古人造字时,他们给“己”字加了什么部首。出示:
讠-记(忘记)
己
乡-纪(纪律)
4.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拼音认读这两个生字及“忘”。
5.指名检查认读的情况。
6.讨论、交流、反馈:怎样记住这些字。
7.全班一起认读,然后再指名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迁移学法,学生自学(10)
1.教师帮助小朋友们小结,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自学。
3.反馈“也”字组。
(1)出示生字词卡:她、池、他,学生认读并组词。
(2)说说你们怎么区别的。
(3)指名认读,集体评议。
(4)学生反馈小组学习这加了哪些部首,并认读这些字。
(5)出示相关的生字词语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读、巩固。
四、指导写字(10)
1.出示要写的字。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5.作业情况反馈,表扬好的,鼓励纠错,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10)
写本节课学习的5个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反馈学生上节课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自主识字。
3.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积累汉字,加深记忆。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单产和部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5)
1.教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指名认读。
2.集体认读生字。
3.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二、反馈“白、西、分、中”组的自学情况(10)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同学互相评议。
2.全班认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内开火车读。
4.反馈小组在自学时的情况。
5.交流各小组认为如何记这些字。
三、拓展延伸(10)
1.你们在自己加部首的时候,有没有造出目前仍没有学过的汉字。
2.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生字卡,教全班小朋友识课外的生字。
3.出示课后认一认,学生自由认读。
4.指名认读并正确组词。
5.全班认读,巩固积累生字。
6.鼓励学生到课文中找这样组成的生字。
四、指导写字(10)
1.教师出示生字,巩固认识,引导观察它们的不同。
2.借部首来帮助学生识记这两个汉字。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5.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6.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反馈。
7.学生作业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5)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教后感
换一换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了解中国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了解中国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出示加一加的几组汉字,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读的这些汉字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咱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汉字,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课题:换一换)
4.指导读题,并教学生认读“换”。
二、找出规律,认读生字(15)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一边认读生字,一边观察,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和以前认过的生字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反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它们间的关系了吗?
4.教师总结:对了,这些新的生字,都是通过把原来我们会认的字的部首换部首得来的。
5.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读、识记生字:这样,这些生字不是长的很像了吗?怎样才能不把它们认错、记错、用错了呢?小朋友,你们快快动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6.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说说应该怎么记。
7.教师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认读。
8.指名认读,其他评议。
9.互相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三、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0)
1.指名用生字口头扩词。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四、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写本课学的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积累汉字,鼓励他们课后探究,提高识字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0)
1.以摘苹果的方式,认读生字,巩固复习。
2.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进行生字扩词练习。
二、语文实践,拓展延伸(15)
1.小朋友们,其实咱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这样能够互相换一换得来的生字,你们快行动,把它们找出来,越快越好。
2.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里头去找。
3.学生反馈,教师按组写在黑板上。
4.集体复习这些生字的认读。
5.指名说一说如何识记、区别这些生字,并用它们组词。
6.动手练习。
跑→袍 进→( ) 限→( )
7.集体讲评。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自行对本学期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整理。
三、指导写字(15)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要写好每个生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学生反馈后,教师小结。
(1)看清字形,不能写错。
(2)看清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3)坐姿端正,态度要认真。
(4)尽可能做到每个笔画运笔鲜明。
4.学生自行观察生字,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互相学习。
6.教师表扬、激励学生认真写字,争取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
四、布置作业(5)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反义词歌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反义词,会背诵几组反义词。
4.激励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注意积累反义词。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初步了解反义词。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反义词,会背课后的几组反义词。
重点难点
1.识字。
2.初步了解反义词。
教具准备
构成几组反义词的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反义词(10)
1.直接导入新课: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反义词(板书课题)。
2.指名认读课题,教读生字“反、义”。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
(2)指名读,其他评议。
(3)齐读。
3.教师选班级一位穿白色衣服的小朋友,问:“这位小朋友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白色)
4.教师再选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问:“这位小朋友穿的又是什么颜色的衣服?”(黑色)
5.教师小结:黑和白就是一组反义词。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10)
1.学生自己借用拼音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学生找出反义词。
3.学生反馈,学生找出几对反义词。
笑-哭 甜-苦 仔细-马虎 新-旧
明-暗 快-慢 深-浅 容易-困难
4.结合识字反义词,认读生字。
5.学生小组内自学生字。
6.教师指名反馈,学生评议。
7.全班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8.认读“对”。
9.要求学生用对看黑板把几组反义词连接起来读一读。
10.游戏巩固。
三、拓展延伸(10)
1.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意思相反的字词呢?
2.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几组意思相反的字词。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3)同桌互相读。
(4)全班齐读。
3.激励学生课余时间收集反义词。
四、再读课文,熟读成诵(10)
五、布置作业(5)
1.抄写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与学习中注意积累反义词。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10)
1.出示生字词卡,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练习,从下列的词语中找出几对反义词说一说。
高兴 光明 甜 容易 深 安全
黑暗 困难 浅 危险 苦 伤心
3.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反义词,学生读一读。
高兴-伤心 光明-黑暗 甜-苦
容易-困难 安全-危险 深-浅
二、看图说反义词(10)
1.教师出示挂图,学生想一想每一组的反义词。
2.把自己想到的反义词与同学交流。
3.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反义词。
直-弯 白-黑 长-短 大-小 多-少
笑-哭(高兴-伤心) 男-女 高-矮
4.全班跟老师读。
5.教学生认读其中的个别字。
三、拓展延伸(10)
1.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2.教师总结,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的反义词,小朋友们只要留心,就一定能发现不少的反义词。
3.再读课文以及课后“读读记记”,巩固已掌握的几组反义词。
四、指导写字(8)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反馈观察的结果。
4.教师小结,强调学生写字的双姿。
5.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五、布置作业(7)
在生活中找反义词。
板书设计
反义词歌
笑-哭 甜-苦 仔细-马虎 新-旧
明-暗 快-慢 深-浅 容易-困难
教后感
综合性学习——有意思的名字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找同学的活动中,认识同学的名字,提高自己的识字量。
2.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3.学会大方、礼貌地与人交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
2.请学生回去和父母交流,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3.想一想,怎样让班级的小朋友很快地记住你的名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说话(7)
1.小朋友们好,相处了这么久,教师认识咱们班的每位小朋友,可是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了吗?
2.学生反馈。
3.教师肯定,很不错,不过你们会认吗?我检查一下。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名字,让学生认。)
4.教师设置悬念,然后告诉学生自己名字的由来。
5.导入:我们有这么多的同学,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你们都会认吗?
二、自主活动,会认名字(13)
1.学生自由学习,互相认名字。
2.学生反馈,自己都会认谁的名字。
3.每位小朋友上台来,用最简单的、最好的办法教其他小朋友认自己的名字。
4.游戏巩固。(每位小朋友都把自己做好名字卡片交上来,教师出示某人的名字,小朋友要快速地把这位同学找出来,并大声地叫这位同学的名字。)
5.扩大游戏的活动4.2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6.教师依次出示学生名字卡片,学生认读。
三、说来历(14)
1.每个人的名字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或者是某种有趣的来历。
2.小朋友都问了爸爸妈妈自己名字的由来了吗?请把你们名字的由来告诉别的小朋友吧。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自己的名字的由来。
4.小组推荐部分学生在班级交流。
四、谈感想(6)
1.多有意思的名字呀,了解了这么多美丽名字背后的名字,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2.从你们的名字中,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们有什么期望呢?
3.鼓励学生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名字及他们名字的由来。
教后感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积累词语。
2.归类复习生字,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知道汉字本身的表意作用。
3.进行选字填空练习,使学生能区别同音字并正确地使用。
4.读读背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月夜江面的美丽景色。
5.读儿歌,了解万物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词语,积累词语。
2.学会归类复习,巧妙地识字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积累词语。
2.归类复习生字,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知道汉字本身的表意作用。
3.进行选字填空练习,使学生能区别同音字并正确地使用。
4.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自己识字生字,并正确使用汉字,能根据句的意思,正确地选字填空。
重点难点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词语,积累词语。
2.学会归类复习,巧妙地识字生字。
教具准备
相关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6)
1.统计过自己这个单元学了多少个生字了吗?
2.这个单元有好多的归类识字,加上我们结合课文、课后学的,我们的识字量一下提高了不少,可你们都记得都会正确地使用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收获。
二、复习生字,积累词语(14)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读中巩固,积累词语。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6.反馈。
三、归类复习,指导识记方法(13)
1.出示课文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
2.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3.指名反馈。
4.调节课堂,活跃氛围:小朋友们,请动动你们的小口,演演这上边的动作。
5.出示出示第二组,学生观察。
6.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7.用手做一做这些与手有关的动作词语。
8.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做完这两组练习后的收获。
9.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四、选字填空(7)
1.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讲评。
3.指名说一说如何区别“棵”与“颗”,“采”与“彩”。
4.教师小结。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月夜江面的美丽景色。
2.了解万物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1.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
古诗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8)
1.请学生背诵古诗。
2.指名反馈。
3.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14)
1.指导读题。
2.释题。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感知内容。
4.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景色?
5.说说夜晚,诗人坐在船是看书时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6.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反馈。
7.诵读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反馈生字,教师板书。
(3)集体认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加强巩固。
(5)学生自由读古诗。
(6)指名读,学生评议。
(7)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读儿歌(13)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2.学生读的情况。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互相帮助,以便读得更好。
4.小朋友们,通过读儿歌你们了解到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眼睛呢?
5.巩固练习,连一连。
6.发散思维: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眼睛”呢?
四、自主识字(12)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认读生字。
3.小组间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
4.集体反馈认读的情况。
5.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字或词不会认呀。
6.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生字认读的情况。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