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INCLUDEPICTURE"教学目的.TIF"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教案·人教7生(下)Word\\教学目的.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目标
利用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及报刊、书籍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进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能力目标
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问题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用相机拍照,制作幻灯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应用网络技术,提高运用先进科技技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教案·人教7生(下)Word\\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重点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激发环保意识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出谋划策。
INCLUDEPICTURE"教学方法.TIF"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教案·人教7生(下)Word\\教学方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谈话法、讨论法、归纳和总结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教案·人教7生(下)Word\\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教师准备:
1.布置四个课题:(一)水质污染实例;(二)破坏树木实例;(三)残杀动物实例;(四)大气污染实例,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调查
2.与同学一起调查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牵头,对所居住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搜集材料。
2.一些家中上网的同学在网上搜集世界各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的图片或资料。
3.每组选一个课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课内交流。
INCLUDEPICTURE"教学过程.TIF"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教案·人教7生(下)Word\\教学过程.TIF" \* MERGEFORMATINET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地球真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美好吗?前后图片对比,你有什么感想?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分组交流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及图片资料,其他同学观看。第一组图片展示: 学生看屏幕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分组汇报,并播放制作的PPT课件或图片:第一组汇报:人类活动造成水质污染的实例学生交流:1.这是我们在牟平区鱼鸟河拍摄到的。鱼鸟河周围工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里,河滩四周遍布垃圾,一些人甚至把垃圾直接丢到河中。现在河水是黑色的,鱼虾几乎绝迹。 2.以前我们村在桥的一侧建立了一个垃圾场,专门堆放垃圾。可是,有一年夏天发洪水时,桥被冲垮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把垃圾倒在桥下,有人甚至将垃圾直接扔进河中,现在河水都被堵住了。以前还有人在此洗衣服,现在,水太脏了,洗衣服的也不来了,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河水发出的阵阵臭味。3.渤海海水污染造成赤潮。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引起共鸣学生交流调查的结果,师生共同观看,达到知识共享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发言。
第二组图片展示:第三组图片展示:第四组图片展示:(二)师生交流讨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思考:1.水污染的原因、危害2.森林的作用、森林破坏的后果、植被破坏的后果及沙尘暴形成的原因3.动物与人的关系,人类捕杀动物的方式、保护动物的意义4.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对人的危害(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对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严峻后果,我们应当怎么做?(四)我为环保献一策(五)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充分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值得我们共同去保护,我们应当杜绝一切破坏环境的活动,因为善待万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共有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做一份贡献。 (六)实践作业:有人说过“毁灭人类的不是山崩、海啸、台风、地震而是人类自己”。 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的? 第二组交流:人类活动破坏森林的实例学生交流:1.我们村南山上,以前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叮咚。可是,几年前这里被人承包了。树被砍尽了,盖了许多房子,种上了庄稼。现在树没有了,泉水早就不流了。一到夏天洪水暴发,便发生泥石流,春秋刮风时,风沙漫天飞舞。2.我们村南部以前是一个果园,春天,花香鸟语,秋天,硕果累累。现在,砍倒了果树,盖起了楼房,还在附近挖沙卖钱,挖了一个个的大坑,存满了许多的积水,垃圾遍地都是。前几年有两个小孩掉进大坑中淹死了。第三组交流: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的实例学生交流:1.庄稼收完后,许多人为了省事,就把地里的秸秆和杂草一起点燃烧掉。有时,几户人家同时点燃,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浓烟滚滚,遇到刮风天气,经常引起火灾,曾经把山上的树林都点着了。 2.冬天人们烧煤取暖,空气弥漫着一股股难闻的烟味,机动车开过后,浓烟滚滚。有许多人在公众场合抽烟,引起人们不满。第四组交流:动物被残杀的实例。1.我们村一些人制造猎兔工具,是用铁丝做成的放在山上套兔子的铁丝网,有的人甚至在山上下电网,许多动物遭受灭顶之灾。人们上山时常见到动物的尸体,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少了。 2.一些小男孩爱上房顶掏鸟窝,还有一些小孩爱用弹弓打鸟。3.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但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羊绒(沙图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们在二十世纪世纪后二十年遭遇大量偷猎,数量急剧下降。先对各组收集的图片及交流的内容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们争相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并纠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送交有关部门。倾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女大学生为保护丹顶鹤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与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捕杀鸟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正面引导学生爱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写成小论文在校内校际交流。 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学生,鼓励表扬学生,对于一些不足的方面进行适当引导,补充完善。作为其中的一员,调节课堂气氛,引领交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水质污染
(二)破坏树木
(三)残杀动物
(四)大气污染
三、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四、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对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严峻后果采取的措施
检测案
1.据报道,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次数呈增多的趋势,90年代至今发生过20次特大沙尘暴。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人类对环境过渡开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常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过于频繁
2.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C )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
3.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可造成水质污染 B.可造成土壤污染
C.可造成大气污染 D.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4.1997年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一村庄,突然从西北方飞来一大群(约500只左右)乌鸦,他们在附近的树林、竹丛、河滩里,飞翔、觅食、栖息。第二天,大群乌鸦突然从天空中雨点般的坠落下来,顿时,山林大地成了乌鸦的坟场。造成乌鸦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D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遭到大型天敌的捕杀
C.乌鸦太多,食物不足
D.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
5.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B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7.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D )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发生
8.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B )
A.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9.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C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破坏
反思与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