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2课时 滑轮组(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2课时 滑轮组(共1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4 16: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二节 滑轮及其运用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2课时 滑轮组
情境引入
学生实验:
采用绳子和滑轮将货物(用钩码替代)提升到高处,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你有什么方法?
滑轮组及其作用
想一想:如右图所示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
G
G
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它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合作探究
实验目的一:
通过实验观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F)与物重(G)、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二:
通过实验观察绳子的伸长量(s)与物体上升高度(h)以及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G
F
n
s
h
重力、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结果:
1.拉力(F)就是物重(G)的n (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倍。
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s)等于物体上升(h)的距离的n(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倍。
s=nh
根据下图各个滑轮组中F(拉力)与G(物体重力)的关系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忽略滑轮的重力)
F=1/3G
F=1/2G
F=1/4G
F=1/5G
课堂小结
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公式:
F=G物/n(不计滑轮摩擦力和重力)
s=nh
随堂训练
1、用滑轮组提起2000N的重物,绳子最多只能承受600N的力。
(1)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
(2)据此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多大?
(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3)若在此问题中,将物体匀速提高3m,应把绳子
拉下几米?
(1)
(3)由图可知n=4,s=nh=4×3m=12m
(2)
2、用一个动滑轮与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人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50N,动滑轮重10N,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被提起的重物可能是 N或 N。
G
G
90
140
3、 如图所示,物体重均为50N,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拉力F1= N;F2 = N;
F3 = N
F1
25
100
50
4、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m/s
C.5N 0.4m/s
D.5N 0.1m/s
A
D
【解析】 该滑轮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2G,则G=5N;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二分之一,故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F上升的速度就是0.1m/s.
F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