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时 间:50分钟 分 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
A. 白瓷制造技术 B. 棉纺织技术 C. 青铜铸造技术 D. 青瓷制造技术
2.距今约5 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3.夏、商、西周的时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
4.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 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井田制 D.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
5.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6.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能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监察御史 D.丞相
7.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C.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8.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 )
①鼓吹“天人感应” 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强调“大一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人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11.钱穆认为“要以见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发展。”材料旨在强调门第制度( )
A.利于中国学术文化的传承 B.奠定了贵族政治文化基础
C.打破了特权对政治的垄断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繁荣
12.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 B.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
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 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13.621年,李世民创办了文学馆,搜罗贤才。馆中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李世民此举( )
A. 抑制了前代门阀势力的扩张 B.奠定了贞观治世的人才基础
C.开启了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D.实现了唐代政权的和平转移
14.唐代科举制发展,诗人姚合说“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科举有利于造就新的社会结构 B.科举成为享有经济特权的依据
C.科举制能够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能够提高官员素质
15.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密切了政治经济重心的联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16.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17.唐代诗人孟郊经历了两次落第后,于46岁时考中进士,他满怀欣喜写下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经历表明( )
A.地方推举官员的制度被完全废止 B.门第依然是唐代选官的主要标准
C.进士科因受重视而考中难度极大 D.唐代官员文化素质有了根本提高
18.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 )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D.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19.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封建桎梏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20.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 )
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
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是什么制度?(2分)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的义务有哪些?(6分)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6分)
2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材料二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措施。(9分)
(2)展品之一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5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合作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易) A(中) A(中) B(易) B(易) A(易) B(易) C(易) C(易) C(难)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中) A(易) B(中) B(易) C(易) D(易) C(中) D(易) B(难) B(易)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答案:
(1)(易)分封制(2分);先代贵族,功臣,王族(6分)。
(2)(易)朝觐述职,随兵作战,缴纳贡赋。(6分)
(3)(中)缺陷: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不利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以血缘关系为维持纽带,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6分)(随着代数增多而使血缘关系疏远)
22.答案:(易)(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或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或设司隶校尉、刺史;北击匈奴。(9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中)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5分)
(3)(难)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6分)(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