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返校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返校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5:30:17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返校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4 分,共 60 分)
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我们身边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高空抛物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2021 年 3 月 1 日起 高空抛物入刑法,因为高处下落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弹性势能 B.重力势能 C.体积 D.阻力
【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判断。
【解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成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斥力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的知识判断。
【解答】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是因为水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错误;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爸爸领着小梅玩跷跷板。下图中,最有可能让跷跷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解答】跷跷板中间的转轴相当于杠杆的支点,小梅的体重相当于动力,爸爸的体重相当于阻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G梅×L1=G爸×L2,由于爸爸的体重大于小梅的体重,所以动力臂L1>L2,即小梅到转轴的距离远,而爸爸到转轴的距离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人感冒一个多星期,胃口不好,体重明显下降,他体内的有机物被消耗最多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糖类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供能物质,可以快速的给人体补充能量。
蛋白质是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对于生长发育、组织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应多摄入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脂肪是人身体内的储备能源,当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入小于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时,脂肪就会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小,所以维生素不是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答】脂肪是人身体内的储备能源,当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入小于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时,脂肪就会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这时人的体重就会下降。
故选C。
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有关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密布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B.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C.心脏中有房室瓣、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D.人体鼻腔内有黏膜,能湿润和清洁空气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
(3)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三种,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解答】A.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A正确。
B.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正确。
C.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使血液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C错误。
D.鼻腔内的黏膜能分泌粘液,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湿润、清洁作用,D正确。
故选C。
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 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 不可用于杀菌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分析各个选项中二者是否一致即可。
【解答】A.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可用于杀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可制作导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食盐能够使细胞脱水,常用于腌制肉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关于图中几幅图的依次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酒精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乙图中 10kg 酒精比 1kg 煤油的热值大
C.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电阻会变大
D.丁图中滑轮机械效率随提升物块的高度升高而变大
【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比热容;燃料的热值;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条形图越高,则比热容越大;
(2)根据乙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高度越大,热值越大;
(3)根据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判断;
(4)根据判断。
【解答】A.在甲图中,表示煤油的条形图更高,则煤油的比热容大于 的比热容,故A错误;
B.在乙图中,表示酒精的条形图更低,则酒精的热值小于煤油的热值,故B错误;
C.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即横截面积变小,则电阻会变大,故C正确;
D.丁图中,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块上升的高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甲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图乙显示的是甲、乙两热机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有用机械能较大 B.损失能量较小
C.燃料的化学能较大 D.热机效率较低
【答案】B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甲的有用的机械能为2000J,而乙有用的机械能为4000J,故A错误;
B.甲损失的能量为500J,乙损失的能量为5000J,故B正确;
C.甲燃料的化学能:2000J+1500J+500J=4000J,乙燃料的化学能:4000J+5000J+3000J=12000J,故C错误;
D.甲的热机效率:,乙的热机效率:,故D错误。
故选B。
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科学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会导致某地区雾霾加重,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 酸 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是氧化物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室外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4)根据三氧化硫的性质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肯定为氧化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为二氧化氮,会造成大气污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丙为三氧化硫,它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对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 图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B.B 图表示树林里一天内 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C 图表示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
D.D 图表示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情况
【答案】A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在夜间由于呼吸作用清晨最高,傍晚浓度最低;
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正常体温;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B.二氧化碳浓度在夜间由于呼吸作用的积累持续升高,到清晨最高,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消耗持续降低,傍晚浓度最低,B错误;
C.人体是恒温动物,体温始终保持在37℃,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饭后一小时,人体内的血糖浓度会增加,大量的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此时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把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分解,D错误.
故选A。
1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丁图将酒精与水各 10 克混合得到 20 克溶液,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正确。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正确。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正确。
D: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所示,往装有碳酸钠溶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U型管左侧有沉淀产生
B.实验时,U型管右侧出现气泡
C.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
D.盐酸与碳酸盐不共存,反应后的滤液中可能含有HCl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产物判断;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判断;
(3)根据前面两个反应的产物判断;
(4)根据“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判断。
【解答】A.实验时,左侧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时,右侧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前面两个反应都有氯化钠产生,且它不合题目中的任何物质反应,所以反应后一定存在氯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盐酸和碳酸盐不能共存,因为完全反应后试管中仍然存在白色固体碳酸钡,因此一定没有稀盐酸,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2种阳离子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D.若取d点固体,有反应生成的铜与银,加入稀盐酸则无气泡产生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后,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当锌和硝酸银反应,由于进入溶液的锌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减小的,即ab段。当锌和硝酸铜反应时,由于进入溶液锌的质量大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增大的,即bc段。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不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即cd段。
A.a点时,锌正在和硝酸银反应,而硝酸铜还为开始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Cu2+和没有反应完的Ag+,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滴加稀盐酸,那么它与二者都不反应,故C错误;
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图中,灯泡L1、L2分别标有“6V 3W”“6V 6W”字样,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①只闭合S1,灯泡L1、L发光;②只闭合S2,灯泡L2、L发光.灯泡L在②中比在①中(设灯丝电阻不变)(  )
A.电功率较大,亮度较亮 B.电功率较小,亮度较暗
C.电功率相同,亮度相同 D.电功率较大,亮度较暗
【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比较两个灯泡的电阻大小,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比较总电阻的大小,进而确定通过灯泡L的电流大小,最后根据P=I2R比较两种情况的灯泡L实际功率大小,最后确定亮度变化即可。
【解答】灯泡L1、L2分别标有“6V 3W”“6V 6W”字样,
根据公式可知,灯泡的电阻电阻R1>R2。
当开关S和S1闭合时,L1与灯泡L串联,此时的总电阻R总=R1+RL;
当开关S和S2闭合时,L2与灯泡L串联,此时的总电阻R总'=R2+RL;
则总电阻R总>R总';
电源电压不变,则通过L的电流I根据公式P=I2R可知,灯泡L的电功率P那么L在②中比在①中电功率变大,亮度较大。
故选A。
1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 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 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镁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沉淀生成;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烧杯的总质量等于烧杯的质量与里面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因为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烧杯的总质量在不断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由于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因此溶液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小于前面。当氯化镁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加量再次等于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随着稀盐酸的减少,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时,溶液的pH保持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值继续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铝制易拉罐作为可回收垃圾,它属于   (填“金属”或
“合成”)材料,铝制容器能否盛放稀硫酸?   (填“能”或“不能”)
(2)小虎想用空的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答案】(1)金属;不能
(2)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解答】(1)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由于铝排在氢的前面,因此铝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所以铝制容器不能盛放稀硫酸。
(2)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这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是因为水对易拉罐产生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不合题意;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是因为受到外力的撞击,与大气压强无关,故C不合题意;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罐中的气压减小,而外面的大气压强较大,于是易拉罐受到向里的压力,则易拉罐变瘪,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一废水中含有一定质量CaCl2和HCl,往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反应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已知OE段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完全反应后G点溶液的pH   7( 选“大于、 小于、等于”)
【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大于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从而确定溶液的pH值范围。
【解答】(1)OE段,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PF段,应该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F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则溶液呈碱性,即pH>7。
1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评价一款空调有很多参数,其中一项叫做“能效比”。“能效比”是指空调制冷量与制冷时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小明家需要一台制冷量为3200瓦的空调,若选“能效比”为3.2的空调,则制冷消耗的电功率为   W。家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若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分钟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是   千瓦时,实际电功率为   W。
【答案】1000;;120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能效比”的定义计算;
(2)首先根据计算出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际电功率。
【解答】(1)“能效比”为3.2,即空调制冷量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3.2,那么制冷消耗的电功率为:。
(2)这段时间内空调消耗的电能:;
实际电功率为:。
1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图线(不计阻力),其中   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上升到 5m 时的机械能为   J。
【答案】a;2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判断;
(2)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分析解答。
【解答】(1)在小石块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那么b是重力势能-高度关系曲线,而a是动能-高度曲线;
(2)石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那么机械能守恒。根据图片可知,当高度为4m时,石块的动能为1J,重力势能为1J,则石块具有的机械能为:1J+1J=2J,那么小石块上升到5m时的机械能也为2J。
2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小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较为平稳的氧气流,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及理由是    。
(2)实验室可用A、E或A、F装置组合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3)双氧水可用于室内消毒,配制高浓度的食盐水可助于轻微伤口部位杀菌。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再加入5克食盐,此时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都是
【答案】(1)C,通过注射器滴加液体,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2)A;C;D
(3)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该选“固液常温型”。图c中,用注射器向内滴加液体,可以控制滴入液体的数量和快慢,从而准确的控制反应的速度,有利于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故选C。
(2)A装置为“固态加热型 ”气体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药品应该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A正确;
E为向下排空气法,则说明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故B错误;
F为排水法,则说明甲烷在水中溶解度小,且不与水反应,故C、D正确。
故选ACD。
(3)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已经达到最大,即不会再继续溶解食盐,则加入5g食盐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那么溶液质量也不变,即都是正确的。
故选D。
2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 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答案】A;40;30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2)根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3)首先根据乙图确定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再根据W有=Gh计算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根据s=nh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根据图乙可知,当物体上升2s时,B对应的距离为1m,A对应的距离为3m,则A是B的3倍,那么A为绳子自由端运动的曲线。
(2)根据得到:;
解得:G动=40N。
(3)根据图乙可知,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h=1.5m,则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W有=Gh=200N×1.5m=300J。
2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千千万万个最美逆行者奋斗在抗疫一线,护山河无恙、人民健康。人体的各器官系统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图中①﹣⑤代表逆行者王医生体内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王医生早餐食用了鸡蛋、牛奶和面包,其中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2)繁忙的工作更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氧气在过程[②]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3)由于工作强度过大,王医生出现尿液异常,尿检中发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   ]
(填序号)出现异常。
(4)由图可知,人体通过    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1)氨基酸
(2)气体扩散
(3)④
(4)排汗、排尿、呼吸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答】(1)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交换实现的。因此氧气经过程②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如④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障碍,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就随着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人体通过排汗、排尿、呼吸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3 分,共 45 分)
2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复习金属冶炼时,在参考资料上发现以下一段文字:已知在不同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不禁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资料一:Fe粉和Fe3O4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而FeO(黑色)不能;
资料二: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可用FeFe2O3 表示;
【提出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Fe3O4、FeO和Fe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收集了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甲 取少量黑色物质用磁铁吸引 黑色物质全部被磁铁吸引
乙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 30%热的盐酸中 无气泡、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丙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任何现象
【实验结论】⑴乙、丙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   。
⑵甲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FeO,因此生成的黑色物质应为F e3O4。
⑶试写出黑色粉末和热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Fe;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铁的性质分析判断;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铁能够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则根据乙和丙的现象可知,黑色物质中没有Fe。
(3)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
2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图甲是某小组连接的电路,其中有一根多余的导线,导致电路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 线上打“×”;
(2)拆除多余的导线后,正确操作,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 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I 与其两端电压 U 的关系图像,分析图 像可知, 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升高时, 其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答案】(1)
(2)0.7
(3)C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与甲图进行对照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图丙分析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再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根据甲图可知,灯泡应该与变阻器串联,则灯泡左端与变阻器左上角的连线是多余的,将其去掉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8A,那么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28A=0.7W。
(3)根据图丙可知,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逐渐向横轴靠近,这说明当电压增大量相同时,电流的增大量在减小,根据可知,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变大,故选c。
2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
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
第二步控制食盐含量 A
组 B
组 C

食盐含量 1% 食盐含量 7% 食盐含量 12%
第三步 对发酵罐进行 X 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 现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 现腐臭 酸化不明显第 60 天出 现腐臭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   (选填“密封”或“敞开”)。
(3)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 过程中,我们可采用   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 延缓酸笋腐败。
【答案】(1)食盐含量
(2)密封
(3)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
(4)A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
【解答】 (1)实验中控制不同的食盐含量,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形成对照,因此该实验变量是食盐含量。
(2)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处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
(3)食物腐败的原因是杂菌大量繁殖。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细菌、真菌在笋中大量生长繁殖。
(4)根据实验结果,A组在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A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1%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延缓酸笋腐败。食盐含量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小和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   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他在左侧放置了一个固定的斜面A。
①请说明使用斜面A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
②小和发现:当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和让一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6
木板倾角θ 10° 30° 53° 75° 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 0.50 0.40 0.36 0.39 0.43
③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小球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当倾角θ增大时,   
【答案】(1)重力势能
(2)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高度增大时重力势能增大,根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解答;
(2)①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时,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小球上滑的距离与斜面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答】(1)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①为了保证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那么使用斜面A的操作要点为: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斜面倾角小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减小;当斜面倾角大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增大,因此得到结论:当倾角θ增大时,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2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查阅了相关资料:
①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②氯化氢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③为此,向盛有 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 HCl 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后,再加入 少量水,试管内则反应生成气体。 ④紫色石蕊滴加入盐酸溶液而变红,紫色石蕊加入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   。
(2)由上可知,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不一致 的原因:   。
(3)图 2 是制取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装置,方框中的 B、C 装置应选用下列   图。
【答案】(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溶解放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加快
(2)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3)乙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遇水溶解放热,分析对氯化氢其它在水中溶解量的影响。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析二者的分子结构是否相同即可;
(3)根据图片分析B、C中溶剂的作用,然后对装置中管子的长短进行判断。
【解答】(1)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溶解放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加快。
(2)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则微观方面的原因: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3)B中的浓硫酸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因此左侧的管子应该通入浓硫酸液面以下。干燥后的氯化氢气体要溶解在甲苯中,因此C中左边的管子也要通入液面以下,故选乙。
四、分析计算题(共本大题有6小题,其中28—29题各8分,30题9分,31—32题各12分,33题6分,共55分分)
2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增加,密闭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弱,   气体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1)是
(2)小于
(3)氧气
(4)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甲可知,B点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故水藻进行了光合作用。
(2)单位时间内,水藻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小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由其操作可知,距离试管越近光照越强,越远光照越弱,而此时产生的气泡减少,说明氧气产生减少了,即光照强度越弱,光合作用越弱,产生的氧气减少。
(4)在25℃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作用是减弱的,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会向左移动;
2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甲所示为某家用汽车的油箱(油箱呈长方体,内底面积为0.20米2,最多能装油700牛)及自动测定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12伏,油量表实质为电流表(量程为0~0.6安),Rx为压敏电阻(上表面面积为0.001米2,厚度忽略不计),其阻值与所受汽油压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油箱加满油时,油量表满偏。
(1)求汽车加满油时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2)求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3)通过计算在图丙画出空油箱时指针位置。
【答案】(1)解:F=G=700牛s=0.20米2
p= =3500帕
答: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为3500帕。
(2)解:加满油时汽油对RX的压力最大,根据图乙可知,此时RX=10Ω
根据图丙可知,加满油时I=0.6A
U=12V
R总= =20Ω
R0=R总-RX=20Ω-10Ω=10Ω
(3)解:根据图乙可知,空油箱时RX=190Ω
R总′=R0+RX=10Ω+190Ω=200Ω
I′= =0.06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油对油箱底部的压力等于油的重力,即F=G,然后根据计算出加满油时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2)根据图乙确定加满油时,即压力最大时压敏电阻Rx的阻值,根据图丙确定加满油时电流表的示数。根据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 R0=R总-RX=计算出R0的阻值。
(3)空油箱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零,根据图乙确定此时Rx的阻值,再根据 R总′=R0+RX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并在刻度盘上画出指针的位置即可。
3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快走有利于身体健康,人走路时可以将脚视为杠杆(如图所示)。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点位于杠杆的中点,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动力,位于杠杆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g=10N/kg。求:
(1)请画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据图示计算小腿肌肉产生的拉力是多大?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将升高约 5cm,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 功?
【答案】(1)解:过支点O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1。
(2)解:重力为
由题可知,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
答:小腿产生的拉力为300N;
(3)解:每向前走一步的过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600N×0.05m=30J
答: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3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力臂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据此做出力臂;
(2)首先根据G=mg计算出人体的重力,再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最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W=Gh计算出人克服体重做的功。
3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 90 克
NaOH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 铜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1)NaOH与HCl反应了
(2)CuCl2和NaCl
(3)设原来混合液中有CuCl2的质量为X克,则
CuCl2+2NaOH=2NaCl+ Cu(OH)2↓
135 98
X 9.8g
X=13.5g
答: 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克。
(4)偏高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其中可能存在剩余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先与剩余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160g氢氧化钠和200g氢氧化钠时,沉淀的质量保持9.8g不变,这说明加入160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氯化铜才完全反应。当加入90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氯化铜肯定没有完全反应,即溶质应该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铜。
(3)写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借助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即可。
(4)如果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没有被完全清洗掉,那么会使沉淀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的氯化铜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氢氧化钠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NaOH与HCl反应了。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 90 克 NaOH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CuCl2和NaCl。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 铜的含量偏高。
3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据报道,2021年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下图是某品牌微型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车配有一块12V三元锂电池,容量达260Ah;采用220V普通电压充电,一次完全充电约需8h;行驶时最大时速可达80km/h,充满电后可最多行驶80km。则(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各种能量之间转化的效率):
(1)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为多少焦耳?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约为多少牛?
(3)如充电电价按0.6元/千瓦时计算,折合每公里的电能成本约为多少元?(保留2位小数)
【答案】(1)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W=UIt=12V×260A×3600s=3=3.12kW·h;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每次充电的电费:0.6元/千瓦时×3.12千瓦时=1.872元;
每公里成本:。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UIt计算出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
(2)根据公式计算出汽车行驶受到的阻力;
(3)先用电价×电能数计算出一次充电需要的电费,再除以一次行驶的里程数计算出每公里的电价成本。
3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寒假期间,小和一家在市内进行了一次自驾游。小和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和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 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和 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 “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答案】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热
⑵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
⑶盒内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
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火锅中药品放热时气体体积膨胀,盒内气压变大, 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分析。
1 /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返校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4 分,共 60 分)
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我们身边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高空抛物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2021 年 3 月 1 日起 高空抛物入刑法,因为高处下落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弹性势能 B.重力势能 C.体积 D.阻力
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斥力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爸爸领着小梅玩跷跷板。下图中,最有可能让跷跷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人感冒一个多星期,胃口不好,体重明显下降,他体内的有机物被消耗最多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有关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密布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B.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C.心脏中有房室瓣、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D.人体鼻腔内有黏膜,能湿润和清洁空气
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 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 不可用于杀菌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A B.B C.C D.D
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关于图中几幅图的依次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酒精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乙图中 10kg 酒精比 1kg 煤油的热值大
C.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电阻会变大
D.丁图中滑轮机械效率随提升物块的高度升高而变大
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甲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图乙显示的是甲、乙两热机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有用机械能较大 B.损失能量较小
C.燃料的化学能较大 D.热机效率较低
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科学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会导致某地区雾霾加重,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 酸 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是氧化物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1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对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 图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B.B 图表示树林里一天内 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C 图表示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
D.D 图表示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情况
1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丁图将酒精与水各 10 克混合得到 20 克溶液,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所示,往装有碳酸钠溶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U型管左侧有沉淀产生
B.实验时,U型管右侧出现气泡
C.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
D.盐酸与碳酸盐不共存,反应后的滤液中可能含有HCl
1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2种阳离子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D.若取d点固体,有反应生成的铜与银,加入稀盐酸则无气泡产生
1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图中,灯泡L1、L2分别标有“6V 3W”“6V 6W”字样,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①只闭合S1,灯泡L1、L发光;②只闭合S2,灯泡L2、L发光.灯泡L在②中比在①中(设灯丝电阻不变)(  )
A.电功率较大,亮度较亮 B.电功率较小,亮度较暗
C.电功率相同,亮度相同 D.电功率较大,亮度较暗
1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 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 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铝制易拉罐作为可回收垃圾,它属于   (填“金属”或
“合成”)材料,铝制容器能否盛放稀硫酸?   (填“能”或“不能”)
(2)小虎想用空的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1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一废水中含有一定质量CaCl2和HCl,往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反应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已知OE段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完全反应后G点溶液的pH   7( 选“大于、 小于、等于”)
1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评价一款空调有很多参数,其中一项叫做“能效比”。“能效比”是指空调制冷量与制冷时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小明家需要一台制冷量为3200瓦的空调,若选“能效比”为3.2的空调,则制冷消耗的电功率为   W。家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若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分钟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是   千瓦时,实际电功率为   W。
1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图线(不计阻力),其中   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上升到 5m 时的机械能为   J。
2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小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较为平稳的氧气流,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及理由是    。
(2)实验室可用A、E或A、F装置组合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3)双氧水可用于室内消毒,配制高浓度的食盐水可助于轻微伤口部位杀菌。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再加入5克食盐,此时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都是
2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 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2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千千万万个最美逆行者奋斗在抗疫一线,护山河无恙、人民健康。人体的各器官系统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图中①﹣⑤代表逆行者王医生体内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王医生早餐食用了鸡蛋、牛奶和面包,其中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2)繁忙的工作更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氧气在过程[②]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3)由于工作强度过大,王医生出现尿液异常,尿检中发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   ]
(填序号)出现异常。
(4)由图可知,人体通过    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3 分,共 45 分)
2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复习金属冶炼时,在参考资料上发现以下一段文字:已知在不同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不禁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资料一:Fe粉和Fe3O4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而FeO(黑色)不能;
资料二: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可用FeFe2O3 表示;
【提出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Fe3O4、FeO和Fe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收集了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甲 取少量黑色物质用磁铁吸引 黑色物质全部被磁铁吸引
乙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 30%热的盐酸中 无气泡、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丙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任何现象
【实验结论】⑴乙、丙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   。
⑵甲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FeO,因此生成的黑色物质应为F e3O4。
⑶试写出黑色粉末和热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图甲是某小组连接的电路,其中有一根多余的导线,导致电路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 线上打“×”;
(2)拆除多余的导线后,正确操作,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 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I 与其两端电压 U 的关系图像,分析图 像可知, 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升高时, 其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25.(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
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
第二步控制食盐含量 A
组 B
组 C

食盐含量 1% 食盐含量 7% 食盐含量 12%
第三步 对发酵罐进行 X 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 现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 现腐臭 酸化不明显第 60 天出 现腐臭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   (选填“密封”或“敞开”)。
(3)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 过程中,我们可采用   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 延缓酸笋腐败。
2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小和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   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他在左侧放置了一个固定的斜面A。
①请说明使用斜面A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
②小和发现:当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和让一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6
木板倾角θ 10° 30° 53° 75° 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 0.50 0.40 0.36 0.39 0.43
③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小球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当倾角θ增大时,   
27.(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查阅了相关资料:
①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②氯化氢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③为此,向盛有 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 HCl 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后,再加入 少量水,试管内则反应生成气体。 ④紫色石蕊滴加入盐酸溶液而变红,紫色石蕊加入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   。
(2)由上可知,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不一致 的原因:   。
(3)图 2 是制取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装置,方框中的 B、C 装置应选用下列   图。
四、分析计算题(共本大题有6小题,其中28—29题各8分,30题9分,31—32题各12分,33题6分,共55分分)
28.(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增加,密闭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弱,   气体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29.(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如图甲所示为某家用汽车的油箱(油箱呈长方体,内底面积为0.20米2,最多能装油700牛)及自动测定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12伏,油量表实质为电流表(量程为0~0.6安),Rx为压敏电阻(上表面面积为0.001米2,厚度忽略不计),其阻值与所受汽油压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油箱加满油时,油量表满偏。
(1)求汽车加满油时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2)求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3)通过计算在图丙画出空油箱时指针位置。
30.(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快走有利于身体健康,人走路时可以将脚视为杠杆(如图所示)。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点位于杠杆的中点,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动力,位于杠杆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g=10N/kg。求:
(1)请画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据图示计算小腿肌肉产生的拉力是多大?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将升高约 5cm,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 功?
31.(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 90 克
NaOH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 铜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2.(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据报道,2021年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下图是某品牌微型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车配有一块12V三元锂电池,容量达260Ah;采用220V普通电压充电,一次完全充电约需8h;行驶时最大时速可达80km/h,充满电后可最多行驶80km。则(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各种能量之间转化的效率):
(1)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为多少焦耳?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约为多少牛?
(3)如充电电价按0.6元/千瓦时计算,折合每公里的电能成本约为多少元?(保留2位小数)
33.(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寒假期间,小和一家在市内进行了一次自驾游。小和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和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 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和 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 “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判断。
【解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成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的知识判断。
【解答】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是因为水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错误;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解答】跷跷板中间的转轴相当于杠杆的支点,小梅的体重相当于动力,爸爸的体重相当于阻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G梅×L1=G爸×L2,由于爸爸的体重大于小梅的体重,所以动力臂L1>L2,即小梅到转轴的距离远,而爸爸到转轴的距离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糖类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供能物质,可以快速的给人体补充能量。
蛋白质是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对于生长发育、组织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应多摄入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脂肪是人身体内的储备能源,当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入小于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时,脂肪就会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小,所以维生素不是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答】脂肪是人身体内的储备能源,当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入小于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时,脂肪就会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这时人的体重就会下降。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
(3)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三种,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解答】A.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A正确。
B.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正确。
C.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使血液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C错误。
D.鼻腔内的黏膜能分泌粘液,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湿润、清洁作用,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分析各个选项中二者是否一致即可。
【解答】A.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可用于杀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可制作导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食盐能够使细胞脱水,常用于腌制肉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比热容;燃料的热值;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条形图越高,则比热容越大;
(2)根据乙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高度越大,热值越大;
(3)根据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判断;
(4)根据判断。
【解答】A.在甲图中,表示煤油的条形图更高,则煤油的比热容大于 的比热容,故A错误;
B.在乙图中,表示酒精的条形图更低,则酒精的热值小于煤油的热值,故B错误;
C.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即横截面积变小,则电阻会变大,故C正确;
D.丁图中,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块上升的高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甲的有用的机械能为2000J,而乙有用的机械能为4000J,故A错误;
B.甲损失的能量为500J,乙损失的能量为5000J,故B正确;
C.甲燃料的化学能:2000J+1500J+500J=4000J,乙燃料的化学能:4000J+5000J+3000J=12000J,故C错误;
D.甲的热机效率:,乙的热机效率:,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室外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4)根据三氧化硫的性质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肯定为氧化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为二氧化氮,会造成大气污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丙为三氧化硫,它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在夜间由于呼吸作用清晨最高,傍晚浓度最低;
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正常体温;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B.二氧化碳浓度在夜间由于呼吸作用的积累持续升高,到清晨最高,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消耗持续降低,傍晚浓度最低,B错误;
C.人体是恒温动物,体温始终保持在37℃,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饭后一小时,人体内的血糖浓度会增加,大量的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此时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把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分解,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正确。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正确。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正确。
D: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产物判断;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判断;
(3)根据前面两个反应的产物判断;
(4)根据“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判断。
【解答】A.实验时,左侧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时,右侧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前面两个反应都有氯化钠产生,且它不合题目中的任何物质反应,所以反应后一定存在氯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盐酸和碳酸盐不能共存,因为完全反应后试管中仍然存在白色固体碳酸钡,因此一定没有稀盐酸,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后,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当锌和硝酸银反应,由于进入溶液的锌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减小的,即ab段。当锌和硝酸铜反应时,由于进入溶液锌的质量大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增大的,即bc段。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不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即cd段。
A.a点时,锌正在和硝酸银反应,而硝酸铜还为开始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Cu2+和没有反应完的Ag+,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滴加稀盐酸,那么它与二者都不反应,故C错误;
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比较两个灯泡的电阻大小,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比较总电阻的大小,进而确定通过灯泡L的电流大小,最后根据P=I2R比较两种情况的灯泡L实际功率大小,最后确定亮度变化即可。
【解答】灯泡L1、L2分别标有“6V 3W”“6V 6W”字样,
根据公式可知,灯泡的电阻电阻R1>R2。
当开关S和S1闭合时,L1与灯泡L串联,此时的总电阻R总=R1+RL;
当开关S和S2闭合时,L2与灯泡L串联,此时的总电阻R总'=R2+RL;
则总电阻R总>R总';
电源电压不变,则通过L的电流I根据公式P=I2R可知,灯泡L的电功率P那么L在②中比在①中电功率变大,亮度较大。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镁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沉淀生成;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烧杯的总质量等于烧杯的质量与里面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因为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烧杯的总质量在不断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由于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因此溶液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小于前面。当氯化镁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加量再次等于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随着稀盐酸的减少,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时,溶液的pH保持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值继续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金属;不能
(2)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解答】(1)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由于铝排在氢的前面,因此铝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所以铝制容器不能盛放稀硫酸。
(2)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这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是因为水对易拉罐产生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不合题意;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是因为受到外力的撞击,与大气压强无关,故C不合题意;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罐中的气压减小,而外面的大气压强较大,于是易拉罐受到向里的压力,则易拉罐变瘪,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大于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从而确定溶液的pH值范围。
【解答】(1)OE段,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PF段,应该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F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则溶液呈碱性,即pH>7。
18.【答案】1000;;120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能效比”的定义计算;
(2)首先根据计算出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际电功率。
【解答】(1)“能效比”为3.2,即空调制冷量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3.2,那么制冷消耗的电功率为:。
(2)这段时间内空调消耗的电能:;
实际电功率为:。
19.【答案】a;2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判断;
(2)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分析解答。
【解答】(1)在小石块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那么b是重力势能-高度关系曲线,而a是动能-高度曲线;
(2)石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那么机械能守恒。根据图片可知,当高度为4m时,石块的动能为1J,重力势能为1J,则石块具有的机械能为:1J+1J=2J,那么小石块上升到5m时的机械能也为2J。
20.【答案】(1)C,通过注射器滴加液体,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2)A;C;D
(3)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该选“固液常温型”。图c中,用注射器向内滴加液体,可以控制滴入液体的数量和快慢,从而准确的控制反应的速度,有利于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故选C。
(2)A装置为“固态加热型 ”气体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药品应该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A正确;
E为向下排空气法,则说明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故B错误;
F为排水法,则说明甲烷在水中溶解度小,且不与水反应,故C、D正确。
故选ACD。
(3)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已经达到最大,即不会再继续溶解食盐,则加入5g食盐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那么溶液质量也不变,即都是正确的。
故选D。
21.【答案】A;40;30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2)根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3)首先根据乙图确定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再根据W有=Gh计算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根据s=nh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根据图乙可知,当物体上升2s时,B对应的距离为1m,A对应的距离为3m,则A是B的3倍,那么A为绳子自由端运动的曲线。
(2)根据得到:;
解得:G动=40N。
(3)根据图乙可知,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h=1.5m,则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W有=Gh=200N×1.5m=300J。
22.【答案】(1)氨基酸
(2)气体扩散
(3)④
(4)排汗、排尿、呼吸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答】(1)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交换实现的。因此氧气经过程②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如④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障碍,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就随着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人体通过排汗、排尿、呼吸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3.【答案】Fe;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铁的性质分析判断;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铁能够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则根据乙和丙的现象可知,黑色物质中没有Fe。
(3)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
24.【答案】(1)
(2)0.7
(3)C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与甲图进行对照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图丙分析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再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根据甲图可知,灯泡应该与变阻器串联,则灯泡左端与变阻器左上角的连线是多余的,将其去掉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8A,那么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28A=0.7W。
(3)根据图丙可知,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逐渐向横轴靠近,这说明当电压增大量相同时,电流的增大量在减小,根据可知,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变大,故选c。
25.【答案】(1)食盐含量
(2)密封
(3)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
(4)A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
【解答】 (1)实验中控制不同的食盐含量,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形成对照,因此该实验变量是食盐含量。
(2)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处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
(3)食物腐败的原因是杂菌大量繁殖。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细菌、真菌在笋中大量生长繁殖。
(4)根据实验结果,A组在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A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1%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延缓酸笋腐败。食盐含量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6.【答案】(1)重力势能
(2)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高度增大时重力势能增大,根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解答;
(2)①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时,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小球上滑的距离与斜面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答】(1)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①为了保证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那么使用斜面A的操作要点为: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斜面倾角小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减小;当斜面倾角大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增大,因此得到结论:当倾角θ增大时,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27.【答案】(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溶解放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加快
(2)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3)乙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遇水溶解放热,分析对氯化氢其它在水中溶解量的影响。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析二者的分子结构是否相同即可;
(3)根据图片分析B、C中溶剂的作用,然后对装置中管子的长短进行判断。
【解答】(1)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溶解放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加快。
(2)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则微观方面的原因: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3)B中的浓硫酸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因此左侧的管子应该通入浓硫酸液面以下。干燥后的氯化氢气体要溶解在甲苯中,因此C中左边的管子也要通入液面以下,故选乙。
28.【答案】(1)是
(2)小于
(3)氧气
(4)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甲可知,B点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故水藻进行了光合作用。
(2)单位时间内,水藻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小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由其操作可知,距离试管越近光照越强,越远光照越弱,而此时产生的气泡减少,说明氧气产生减少了,即光照强度越弱,光合作用越弱,产生的氧气减少。
(4)在25℃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作用是减弱的,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会向左移动;
29.【答案】(1)解:F=G=700牛s=0.20米2
p= =3500帕
答: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为3500帕。
(2)解:加满油时汽油对RX的压力最大,根据图乙可知,此时RX=10Ω
根据图丙可知,加满油时I=0.6A
U=12V
R总= =20Ω
R0=R总-RX=20Ω-10Ω=10Ω
(3)解:根据图乙可知,空油箱时RX=190Ω
R总′=R0+RX=10Ω+190Ω=200Ω
I′= =0.06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油对油箱底部的压力等于油的重力,即F=G,然后根据计算出加满油时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2)根据图乙确定加满油时,即压力最大时压敏电阻Rx的阻值,根据图丙确定加满油时电流表的示数。根据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 R0=R总-RX=计算出R0的阻值。
(3)空油箱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零,根据图乙确定此时Rx的阻值,再根据 R总′=R0+RX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并在刻度盘上画出指针的位置即可。
30.【答案】(1)解:过支点O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1。
(2)解:重力为
由题可知,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
答:小腿产生的拉力为300N;
(3)解:每向前走一步的过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600N×0.05m=30J
答: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3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力臂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据此做出力臂;
(2)首先根据G=mg计算出人体的重力,再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最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W=Gh计算出人克服体重做的功。
31.【答案】(1)NaOH与HCl反应了
(2)CuCl2和NaCl
(3)设原来混合液中有CuCl2的质量为X克,则
CuCl2+2NaOH=2NaCl+ Cu(OH)2↓
135 98
X 9.8g
X=13.5g
答: 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克。
(4)偏高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其中可能存在剩余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先与剩余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160g氢氧化钠和200g氢氧化钠时,沉淀的质量保持9.8g不变,这说明加入160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氯化铜才完全反应。当加入90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氯化铜肯定没有完全反应,即溶质应该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铜。
(3)写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借助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即可。
(4)如果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没有被完全清洗掉,那么会使沉淀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的氯化铜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氢氧化钠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NaOH与HCl反应了。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 90 克 NaOH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CuCl2和NaCl。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 铜的含量偏高。
32.【答案】(1)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W=UIt=12V×260A×3600s=3=3.12kW·h;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每次充电的电费:0.6元/千瓦时×3.12千瓦时=1.872元;
每公里成本:。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UIt计算出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
(2)根据公式计算出汽车行驶受到的阻力;
(3)先用电价×电能数计算出一次充电需要的电费,再除以一次行驶的里程数计算出每公里的电价成本。
33.【答案】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热
⑵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
⑶盒内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
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火锅中药品放热时气体体积膨胀,盒内气压变大, 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