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选择题
1.下列器材或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喷水枪 B.船闸 C.饮水机 D.密度计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水对容器顶的压强是( )
A.10000 Pa B.2000 Pa C.6000 Pa D.4000Pa
3.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的是( )
A.吸尘器 B.液位计 C.温度计 D.订书机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5.下列器材或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工作的是( )
A.茶壶 B.注射器 C.船闸 D.锅炉水位器
6.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喷水枪 B. 注射器
C. 人耳半规管 D. 离心式水泵
7.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8.下列装置或器材中,属于连通器的是( )
A.医用注射器 B.吸盘式挂钩 C.液体密度计 D.三峡船闸
9.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 B. 下水道U型弯管
C. 锅炉液位计 D. 吸盘挂衣钩
10.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
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
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
D.为了测量两个点的水平距离
二.多选
1.甲、乙两个形状未知的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S甲:S乙=4:3,两容器内盛有同一种液体,如果两容器底面所受的液体压力相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容器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之比P甲:P乙=4:3
B.甲、乙两容器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之比P甲:P乙=3:4
C.甲、乙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之比h甲:h乙=3:4
D.甲、乙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之比m甲:m乙=1:1
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小阳用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U形管(作为压强计)相连通进行实验.装置调整好后,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两处,实验现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是否有关
B.此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C.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大于B点的深度
D.由图可知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
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图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酒精中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 B. 茶壶
C. 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 D. 船闸
5.如图所示,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将探头与微小压强计按图示方式连接,并将探头浸入液体内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探头所在位置处液体压强的大小
B.微小压强计安装好后,用力按压金属盒上的薄膜,U形管两侧液面保持相平,由此可以判断压强计连接处不漏气
C.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探头伸入液体越深,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表明探头所在位置处液体压强越大
三.填空
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大坝设计高度为185m.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发电机的总功率将达1.82×107kW.据新浪网消息,小型轮船通过大坝要乘电梯,大型轮船通过大坝要通过船闸.船闸工作时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如果蓄水高度为170m,则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取g=10N/kg)。
2.图中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________;
3.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于2016年5月18 日在西北太平洋完全该海域的第三次科学应用下潜.当“蛟龙”号下潜至5000m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___Pa。(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
4.安装在锅炉上的水位计是利用了_________的原理。
5.如图所示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有600g的酒精,酒精对A点的压强是_________Pa。(酒精密度是0.8g/cm3)
6.复习时,小雪用两端覆盖了橡皮膜的玻璃筒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装置如图。当她把玻璃筒水平压入装水的水槽底部时,发现橡皮膜向筒内凹陷,说明_________。但晓彤实验时发现橡皮膜向内凹陷程度小,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活动中,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甲液体密度_________乙液体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_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___,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一瓶未装满矿泉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矿泉水对杯底的压强将________,矿泉水对杯底的压力将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图是船只渡过三峡大坝时的情景,本情景运用了________原理。
四.实验探究
1.下表是小利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时通过观察_________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请列举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实例:_________。
2.如图,小露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在液体内部压强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_____(选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
3.赵华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与规律时,遇到如下问题:
(1)本实验研究中,主要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
(2)如图,将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若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可行的办法是:_______。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同深度的食盐水中
(3)该组同学用甲、乙两种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______ρ乙 (选填“>”“=”或“<”)
(4)他们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于是利用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2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该组同学发现h1大于h2,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分析判断“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根据现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