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走进分子世界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 走进分子世界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走进分子世界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常州·八年级期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2.(2021·江苏宿迁·八年级期中)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根据所列现象进行的推测既合理义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
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推测: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3.(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4.(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5.(202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八年级期中)用素描炭笔在纸上连续、均匀的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笔迹变得浓淡而间断,此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物质的连续体
B.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C.固体由微粒组成,液体连成一片,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D.固体和液体均连成一片,气体是由微粒组成的
6.(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新型防菌“纳米纸”是由微颗粒()制备得到,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也有引力
C.油分子间斥力使纸面上的油无法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7.(2021·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纸屑
C.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平板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
8.(2021·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2021·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中)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水和酒精注入量筒中,摇见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固体和液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之间没有空隙
D.固体和液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微粒之间有空隙,液体微粒之间没有空隙
10.(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八年级期中)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1.(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荷花飘香
B.柳絮飘
C.雪花飞扬
D.落叶纷飞
12.(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期中)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13.(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只具有一定体积而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水 B.玻璃 C.铁块 D.氧气
14.(2021·江苏·海安市李堡中学八年级期中)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C.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D.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二、填空题
15.(2021·江苏·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2021 年 4 月,河南宝丰欣荣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梨园内,民众正在举办“梨花节”。如图所示,雪白的梨花绽放美不胜收,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这是_________现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人们在观赏的时候发现树叶上的露珠可以保持近似球形,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16.(2021·江苏·苏州草桥中学八年级期中)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甲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气体,扩散现象说明______;
(2)乙图中所示实验说明______;
(3)如图丙,在一根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下降,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______。
17.(2021·江苏·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在学习了“粒子和宇宙”的知识后,李莉知道了,“墙内开花墙外香”是______现象;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_
18.(2021·江苏·八年级期中)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固体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
19.(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你知道分子直径大小是怎么估测的吗?是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不再扩大的原因是______;此时该油膜的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直径.如图,如果一滴油在水面上展开为均匀圆形薄膜,油滴的质量为m,薄膜半径为R,油密度为ρ,则薄膜厚d表达式是:d=______.(用常量和测量量表示)
20.(2021·江苏宿迁·八年级期中)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密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1.(2021·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卫生间的毛巾挂钩,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2.(2021·江苏·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将 50 cm3 的水与 50 cm3 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我们可以发现,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90g,则混合液的密度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0.9×103kg/m3。
23.(2021·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中)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至今,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走进教学楼就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力。
24.(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挂个重物都不会拉开,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有同学认为此时分子间没有斥力,这个观点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5.(2021·江苏·星海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分子直径大小可以这样估测,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扩大,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此时该油膜的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直径,如图所示如果一滴油在水面展开时为均匀圆形薄膜,油滴的质量为m,薄膜半径为R,油密度为ρ,则薄膜厚d表达式是:d=___________。(用常量和测得量表示)
26.(2021·江苏·星海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实践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如图所示三种不同的设备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下大上小的玻璃管、上大下小的玻璃管。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___________,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___________。通过比较你觉得___________(甲/乙/丙)所示装置的实验效果更好。
27.(2021·江苏镇江·八年级期中)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原因是:分子间有______;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也不会溢出,继续放入若干只回形针,水仍然不会溢出。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3)对杯中水加热,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水分子______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这就是汽化的微观解释。
28.(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中)去年,流感生病同学较多,学校采取了统一消毒措施,所以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硫磺味,这是一种_____现象,说明了_____,气温越高,刺鼻的味道更浓,说明_____.
三、实验题
29.(2021·江苏·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离开水面后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______。
30.(2021·江苏镇江·八年级期中)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明想知道影响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杯子,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明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填“热水”或“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的快,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3)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那么,除了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的________相同。
31.(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空气,抽取中间的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发现两个瓶子都变成红棕色,这种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气体。“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分子间______(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
32.(2021·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________;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小字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________,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________(填“拉伸”或“压缩”)。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A.空气中沙尘飞舞,沙尘属于物质,所以沙尘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事实;
B.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才会变小,故B不符合事实;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作用力不能发挥作用,故C不符合事实;
D.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才会粘在一起,故D符合事实。
故选D。
3.B
【解析】
A、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B正确;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4.A
【解析】
“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便利贴”方便地贴在课本上,这是利用了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题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利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现象.
5.B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到固态炭笔的笔迹在固态纸上变得浓淡而间断,说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且微粒间有空隙,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
A.任何分子间都有空隙,“纳米纸”的分子间只是间隙比较小,故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正确;
C.分子间有引力,靠得很近的两滴油可以自动结合成一滴,故C错误;
D.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A、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是磁场力,不是分子间的引力,故A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它对轻小纸屑的引力是电场力,不是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
C、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紧在平板玻璃上,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C错误;
D、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铅分子引力作用下吸在一起,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8.A
【解析】
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解析】
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2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由。
故选A。
10.A
【解析】
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正确;
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错误;
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C错误;
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D错误;
故选A。
11.A
【解析】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因此,柳絮飘舞、雪花飞舞、树叶凋落都不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12.C
【解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正确;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错误。
13.A
【解析】
玻璃和铁块都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的体积;氧气是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故选A。
14.C
【解析】
A.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质子、电子、夸克,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内有质子,质子由夸克组成,故C符合题意;
D.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原子核、质子、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扩散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加剧 引力
【解析】
[1][2]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是扩散现象,扩散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叶上的露珠可以保持近似球形,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维持形状。
16. 二氧化氮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 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
(1)[1][2]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放在下面瓶子中,排除重力影响;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发生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3]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定质量的物体,说明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
(3)[4]把玻璃管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水和酒精总体积变小,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直观的说明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17. 扩散 吸引力 电子
【解析】
[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
[2]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
18. 引力 间隙 斥力
【解析】
[1][2][3]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19. 分子间有引力
【解析】
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所以油膜面积不再扩大;圆形油膜的面积S=πR2,油膜厚度为d,则油膜体积V=Sd=πR2×d=πdR2,油膜的质量:m=ρV=ρ×πdR2,所以薄膜厚d=.
20. 变大 斥力
【解析】
活塞向里压的过程中,筒内的空气被压缩,体积将变小,质量指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体积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根据密度的公式ρ=可知:当质量m不变、体积V变小后,密度将变大;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21. 引力 间隙
【解析】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毛巾挂钩靠分子间引力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
(2)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
22. 小于 分子间有空隙 大于
【解析】
[1][2][3]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将50cm3的水与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若混合后总体积为100cm3,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g,则密度为
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
23. 不同 扩散 斥
【解析】
[1]飞沫传播的方式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花香飘散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两种传播方式不同。
[2]同学们走进教学楼就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24. 引力 错误
【解析】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即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知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25. 引力
【解析】
[1]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所以油膜面积不再扩大。
[2]油膜体积
油膜的质量
m=ρV=ρπdR2
薄膜厚
26. 水 分子存在间隙 乙
【解析】
[1]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防止液体混合,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2]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分子存在间隙。
[3]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乙上面部分横截面积小,现象更明显。
27. 间隙 引力 无规则运动
【解析】
(1)[1]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杯中水不会溢出。
(2)[2]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3)[3]温度反映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该过程物质由液体变为了气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28. 扩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解析】
[1][2]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硫磺味,是因为硫磺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属于扩散现象。
[3]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9. 间隙(或空隙) 下 上 ④ 变大 变小 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
(1)[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和分子之间不是紧密靠在一起的,而是之间留有空隙。
(2)[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
(3)[3]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所以根据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4]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最高温度④下气体扩散最快。
(5)[5][6][7]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在离开水面时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竖直向下的物体重力、吸引力之和,所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测力计示数为物体的重力,会变小。
30. 热水 温度 不能 温度
【解析】
(1)[1][2]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人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3]如用玻璃棒搅动,即使分子不运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但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所以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3)[4]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要使液体的温度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即:将热水杯中的热水换成酒精等液体,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红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两杯液体中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3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氮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解析】
[1][2]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3]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
32.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水 细 分子间有引力 拉伸
【解析】
(1)[1]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总体积变小。
[3][4]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应该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细的玻璃管。
(3)[5][6]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固体很难被拉伸。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