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活动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亚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活动
因素 形成条件
水分 大部分集中在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水分充足
热量
地形
土壤
劳动力
市场
种植历史
耕作制度
饮食习惯
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地区,热量充足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精耕细作,产量高
大米为亚洲人们喜爱的主食
活动
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解决措施。
3.归纳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
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
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解决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水利工程量大;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设问1:自然因素是否会发生改变?试举例说明。
一般情况下,在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变化不大,但人为干预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一、农业区位因素
改造热量——地膜覆盖
改造热量温室大棚
改造光照——灯光、果树下铺设反光膜、水果套袋
改造水源——排管系统(坎儿井)、喷灌滴灌
改造土壤——红壤撒熟石灰、盐碱地改造(井排井灌)
改造地形——梯田、平地
设问1:自然因素是否会发生改变?试举例说明。
改造热量
改造光照
改造水源
改造土壤
改造地形
温室大棚、地膜覆盖
灯光、果树下铺设反光膜、水果套袋
排管系统(坎儿井)、喷灌滴灌
红壤撒熟石灰、盐碱地改造(井排井灌)
梯田、平地
一、农业区位因素
设问2: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启示?
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如市场和运输因素,跨地区间的线下交易受到打击,因此网购、物流等交易方式进一步发展。部分野生动物不允许养殖与食用,农户选择改行或重新选择生产对象。
启示:人文因素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
一、农业区位因素
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
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
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
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设问3:读60页教材,思考农业布局需要遵循何种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平原地区
山区
水资源丰富地区
气候相对干旱地区
城镇周边地区
适宜发展农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适宜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
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
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二、农业布局
设问4:阅读课本第61页,思考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类型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三、农业地域类型
设问4:阅读课本第61页,思考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类型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三、农业地域类型
1
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率高,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分布地区: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2
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混合农业。
商业型混合农业
2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混合农业。
商业型混合农业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农作物以耐旱品系为特征。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
3
分布地区:沿地中海的周围地区,这个地区是希腊和罗马古代文明的所在地,开发历史比较久。
地中海型农业
Mediterranean agriculture
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4
分布地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Commodity grain agriculture
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畜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5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畜牧业
Grazing on ranches
乳酪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6
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英国商业型乳酪业
Dairy farmng
设问5:阅读课本第63页,思考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有何特点?
自给自足
小而全
相对分散
商品化
专业化
适度集中
千篇一律
粗放型
生产经营
地域分工
集约型
现代信息

1. 从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中,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农业地域类型,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讨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布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在班级交流探究成果。
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试举例说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给电商、农户、消费者以及农业企业带来的影响。
3. 调查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可以从当地的农作物种类、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条件等方面入手。从这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并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销售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课后活动
20世纪70年代前甲鱼价格便宜,80年代后价格飞涨,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七年才能上市,随后,江汉平原有很多人在冬季用温室不让甲鱼冬眠,这样三年即可上市,以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于是有的又转向养观赏龟。据此完成1一3题。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
A.气候 B.政策 C.科技 D.市场
2.甲鱼能3年就上市,这是由于人们改造了( )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 D.交通条件
3.湖北江汉平原的甲鱼到上海销售,主要得益于( )
A.发达的通信网络 B.快捷的交通运输
C.优惠的政策 D.优越的地理位置
D
A
B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4~6题。
4.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5.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6.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