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肥料
B.用可降解塑料代替聚乙烯等塑料
C.工业废气、废液等直接排放
D.废旧电池随便丢弃
3.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绘制的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各点对应物质正确的是
A.SO2
B.SO3
C.H2SO4
D.Na2SO4
4.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5.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7.“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8.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从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9.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B.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我国的纯碱资源比较丰富,用纯碱来制取大量食盐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1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11.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③②①②④ D.④②③②①
二、简答题
12.请用化学知识填空:
(1)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同时使用________。
(2)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炎热的夏天,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是因为________。
(4)生活中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中自制汽水,除了选择食醋、糖、等原料外,还必须加入少量小苏打。加入小苏打的目的是什么?
(2)树木常被涂刷含有硫黄粉等的石灰浆其作用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3)加热冷水时,温度尚未达到沸点,为什么水中就有气泡产生?
三、推断题
14.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某无色溶液X与不同类物质间反应的知识网络.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Y是红色溶液,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若X是稀盐酸,Y是白色沉淀,则A、B、C、D四种物质依次为:A是 _______ B是 _________ ,C是 _________ ,D是 _________ .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盐酸、碳酸钠、火碱、二氧化碳、镁、食盐、石灰水、氧化铜、银、木炭粉等物质中,按类别选择适当物质,使下图连线的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并回答问题:
(1)写出B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图。
(1)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
(2)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3)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
17.我校进行了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考核题为:“粗盐配制50g20%的氯化钠(NaCl)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经操作A、B、C中,均用到了玻璃棒,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①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 ②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能力 ③加快氯化钠溶解速度 ④引流 ⑤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18.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
(2)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____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
五、计算题
19.纯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称取了某品牌纯碱样品12g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取50g此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其中,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 10 10 10 10 1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 20.9 29.8 47.6 57.6
试计算:
(1)表中a的值为______。
(2)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是炼铁的原料之一,现取20.0 g菱铁矿,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菱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测得固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20.0 g菱铁矿中Fe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列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3)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g水,能得到10%的硫酸亚铁溶液,用于缺铁花卉的营养液。
21.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损坏的Na2CO3溶液,为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实验小组均取20g该溶液与20g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甲组将反应所得的盐全部转变为固体,称得其质量为2.34g;乙组测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为39.12g。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实验方案,乙组的优点是_______,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2)任选一组的实验数据,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如果选择两组数据计算,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A
6.C
7.D
8.A
9.B
10.C
11.B
12.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含碳量不同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天气炎热水中缺氧 NaHCO3+HCl═NaCl+H2O+CO2↑ Ca(OH)2+CuSO4═Cu(OH)2↓+CaSO4
13.(1)利用小苏打与食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4. 紫色石蕊试液 硝酸银 氧化铁 铁 氧化铜 H2SO4+Cu(OH)2=CuSO4+2H2O 复分解反应
15. 盐酸 Ca(OH)2 C+CO22CO
16. 过滤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BAC
17. CBA ③
18.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BE 无 二 NaCl、HCl(或氯化钠、氯化氢) H+(或氢离子)
19.(1)38.7;(2)4.4g
(3)根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参加反应的HCl的总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其他解法合理即可)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1)58(2)解:设生成FeSO4质量为x,CO2质量为y,
FeCO3+H2SO4=FeSO4+CO2+H2O
116 142 44
11.6g x y
,x=15.2g
,y=4.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 g-8.4 g+50.0 g-4.4 g=57.2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7.2 g。
(3)94.8
21.(1)22
(2)解: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2.5%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22.(1) 操作简便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太少,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称量不准确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则有
所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g-39.12g=0.88g,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则有
所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