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望海潮》与《扬州慢》对比阅读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望海潮》与《扬州慢》对比阅读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8: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古城游记
最美诗歌
《望海潮》
《扬州慢》
杭州
杭州历史悠久,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
扬州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作者简介
柳永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年轻时,常出入歌楼舞馆,为乐工歌伎撰写歌他的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写的是柳腰花容,弥漫着一种浓厚的脂粉气,受到守旧文人的歧视,且屡试不第。柳永对自己多次名落孙山很有牢骚,他写词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又参加考试,宋仁宗看了他的名字说:“此人花前月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柳永于是落魄京师,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伎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后来,他生活困顿潦倒,为谋求生活出路,47岁时,改名柳永,又参加进士考试,考试中第。中试后曾做过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因此世人又称其为“柳屯田”或“柳郎中”。他一生穷困潦倒,死后由几个旧日相知的歌伎出钱才得以埋葬。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生前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生前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深入研读:
1.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圈出词眼,并整体把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
词眼:指词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词、句。
《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
《扬州慢》:黍离之悲
《望海潮》:写了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愉悦欢喜。
《扬州慢》:写了扬州的萧条冷落残破,读起来有今不如昔的沉重哀叹。
2.《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品味,比较词人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手 法 探 讨
1.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请找出《望海潮》中的铺陈句子,体会其作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用: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2.点染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
《望海潮》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3.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虚”与“实”,以及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联想得到的部分,是虚象、虚事、虚境。
“虚”的类型:
①幻想神话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境 
④由此及彼(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3.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虚”与“实”,以及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1)《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
(2)《扬州慢》中,昔日的扬州是虚写,“春风十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眼前的扬州是实写,“尽荠麦青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思考:小组讨论,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从诗词中寻找答案。
《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干谒词”
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扬州慢》:感慨今昔 “咏史怀古词”
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