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并分析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侵略带来的人口转移情况,认识族群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由于转移人口的身份和转移方式的不同,转移人口和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关系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模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对西方殖民扩张以及带来的人口和文化变化有一定程度了解。高中阶段可在殖民扩张背景、人口转移方式及深远影响进行深度学习,突出近代人口迁移的阶段性特点,在学科素养和能力方面参照学业水平3和4的高阶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课课标内容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围绕课标,在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和学习任务驱动的学习观指导下,教学和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利用地图了解世界近代人口迁移情况,概括其特点。(水平1-2)
了解美洲人种构成变化,深入分析原因?(水平3-4)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方禁止黑奴贸易的原因及影响。(水平3-4)。
了解近代华工出国原因、悲惨境遇、历史贡献,认清华工受奴役的本质。(水平3-4)
结合马克思“双重使命”理论,分析近代人口迁移给美洲带来的文化冲突、交融与认同。(水平3-4)
结合材料分析大洋洲与美洲在近代人口迁移及文化重构上的异同,进一步认清殖民主义罪恶本质。(水平3-4)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教学设计思路
1.重组教材,范例教学。重点以美洲为例来分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引起的人口迁移、族群变化和文化重构,将华工出国内容并入美洲,大洋洲则与美洲对比。
2.设计问题链,层层递进。本课以问题链的方式,逐层剖析与近代人口迁移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疑惑。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图片展示:非洲戈雷岛黑奴雕塑、大洋洲土著居民特鲁加尼尼、美洲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点明将三张图片联系起来的是殖民扩张、人口迁移和文化重构。
课堂讲解
美洲族群变化
1.人口迁移
16—20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问题1:近代世界跨洲跨国人口迁移中,迁入地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从人口迁移的流向看,近代世界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地区:非洲、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特点:第一,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第二,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迁移;第三,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2.族群变化
美洲人种的分布(图片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2:图中美洲人种的构成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变化: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减少;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大量进入;拉丁美洲人种混杂。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3.贩卖黑奴
材料一 白人殖民者造成美洲印第安人人口的急剧下降。人口下降更多是由于欧洲传入的多种流行性疾病带来的细菌冲击而不是海盗行为或者战争造成的,例如天花或者麻疹。
——保罗布特尔《大西洋史》
材料二 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殖民的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
——选必三教材
问题3:美洲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为何却将黑人大量地从非洲贩运至美洲?
参考答案:美洲殖民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屠杀、奴隶以及从欧洲传来的传染病大量死亡。
4.华工入美
问题4:黑人贩运至美洲在种植园和矿山从事又脏又累的活。为何19世纪中叶后,西方殖民者却要从中国“招募”大量华工?
材料三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选必三教材
材料四 中国移民是耐劳的、驯良的、服从的,就同奴隶一样,而且很节约。
——董丛林《华工史话》
参考答案:主要原因是19世纪以来欧美国家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华工吃苦耐劳、逆来顺受,是理想的劳动者。
5.禁奴原因
问题5: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美颁布禁止奴隶贸易法令的原因。
材料五 1776年亚当 斯密评价奴隶制:“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要维持他的生活费用,但彻底计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
——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材料六 1792年,圣多明各爆发了奴隶起义(史称海地革命)。无可否认,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对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海地革命具有思想上的启蒙和指导意义,但奴隶的悲惨境遇和反抗意识是这场唯一取得成功的奴隶起义爆发的原动力。
——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参考答案:经济原因: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商品自由贸易成为主流,黑奴贸易几无利可图;奴隶不但成本较高,而且劳动积极性缺乏效率低下。政治原因:黑人奴隶坚持不懈的斗争。思想原因:基于启蒙思想的废奴运动思潮的推动。总之,资本主义制造了奴隶贸易,但资本主义发展又终结了奴隶贸易。
【设计意图】本单元通过问题链,打通选修与必修,重点探讨美洲族群变化情况及产生原因。
美洲华工梦靥
概念解析:华人、华侨、华工、下南洋
华工来美
问题6:欧美废除奴隶制,那么华工又是以什么身份来到美洲的呢?华工来美,与黑奴贸易是否有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殖民主义者劫掠和贩贩卖华人苦力,足可与“黑奴贸易”等量齐观。其性质并无多少区别,只不过是在有所变化的背景条件下,多挂出了一块所谓“自由移民”的欺人招牌而已,以至于恩格斯称之为“中国隐蔽的苦力奴隶制”
悲惨境遇
展示三张华工在美洲工作图片:①工在加利福尼亚淘金;②华工修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③华工戴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
材料七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以他们不懈劳动促成那个地方的繁荣富足。在西印度(即指拉美地区),各方传来的报道,都证明中国移民对于其主要支柱事业的良好作用,如果没有来自东方各地的移民,那里……早已无法维持了。
——董从林《华工史话》
通过上述材料反映华工在美洲遭受非人的待遇以及华人对美洲的巨大贡献!
4.排华法案
问题7:华工为美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何到头来却是一纸排华法案?
参考答案:华工吃苦耐劳在白人看来是竞争威胁;美国资产阶级趁机转移社会矛盾;缺乏国家后盾,即清政府支持。
【设计意图】本单元将华工部分纳入美洲学习,折射华工在世界所受的非人境遇与巨大贡献之间的强烈反差,我们不能只知黑奴不知华工。
四、美洲文化重构
问题8:马克思提出著名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即破坏和重建),请结合这一理论分析美洲文化在殖民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清晰表明美洲文化重构的原因、内容和特点,进一步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
五、美洲VS大洋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大洋洲经历了种族灭绝和文明替代。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