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22: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难民的困境和救助”“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并列关系,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和战争、冲突等政治因素的角度对现代移民现象的主要成因提供历史的解读;第三子目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利用美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典型的案例来介绍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其中突出了美国移民社会文化的碰撞和新加坡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状况,从而引导学生去理解移民社会所存在的文化交融与认同问题。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教科书和《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基本没有涉及相关内容,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课的内容都是新知识点。但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一阶段及高二上学期对《中外历史纲要》以及选必1、2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相应方法,在学科素养和能力方面可参照学业水平3和水平4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材料、教材、新闻图片等,了解难民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救助措施,认识到当今世界难民问题的严重性,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难民问题的同情心。
2.借助材料、图文、表格等形式,了解并梳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口的迁移情况,认识到人类自古以来的这种跨区域迁移是不曾停止的。
3.通过美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的案例,认识到移民社会的文化存在并存与认同问题,增强学生对文化交融的认识,形成一种正确的文化观。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现代移民社会的形成
2.难点:现代移民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及文化认同问题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2021年的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在10月份纷纷出炉。
教师:图片中这位人物是谁?
学生: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教师:他因何获奖,在文学上他做出了怎样的最大贡献?
学生:略
教师:这是瑞典文学院给予他的颁奖词。他的获奖不仅使他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同时也使世人对一个群体有了新的更多的关注,而这个群体就是?
学生:难民群体。
【设计意图】时事导入,切合内容。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于难民问题的高度关切来引发学生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
课堂讲解
环节一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问题的产生
教师:难民是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一种特殊移民群体。
材料:
【史料阅读】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
教师: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发现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难民群体数量非常庞大,且这些难民主要来源于哪些国家,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学生: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且饱受战乱之苦,经济发展落后。
教师:所以战争是导致难民群体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解读让学生对难民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再借助材料来分析得出难民的主要来源地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加深学生对难民问题的认识。
2.难民问题的救助
问题:根据课本内容,梳理国际社会针对难民问题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
学生:略
教师: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尽量确保难民群体在收留国能得到基本的权利。同时中国也在难民问题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材料:
材料:
1979年,苏联与阿富汗战争的时候,中国开放边境接收了大约6万多阿富汗难民。
1980年,中国作为南亚难民的过境国,在难民署的帮助下,接受了20,000多名印度和斯里兰卡难民。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接收了少数伊拉克难民。
近些年,缅甸边境地区武装冲突,中国也接收了4万多缅甸罗兴亚难民。
——数据来自于网易新闻
教师:上述材料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难民问题,中国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救助难民。从中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彰显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但是,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实际情况则是难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材料:
问题:为什么波兰等国会阻止难民?你觉得现阶段解决难民问题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学生:难民大量涌入会加重收留国的负担,同时难民群体会与收留国国民产生一系列矛盾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等。战争的持续破坏以及某些国家的不作为。
【设计意图】借助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梳理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有关救助情况,同时列举中国在难民救助过程中的有关事例,以及当今世界个别国家对难民群体采取的阻碍措施,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难民问题的认识,理解维护和平,加强合作才是解决难民问题的关键。
环节二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材料: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图,除了我们刚才前面提到的因为战争等因素导致的难民迁移外,图中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哪几种人口迁移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类?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学生:劳工和技术移民、政治移民、环境移民。劳工和技术移民是最主要的。经济全球化。
【设计意图】通过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从图中给出的有效信息中了解二战后劳工和技术移民是最主要的移民方式,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动因素。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概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变化?
学生:大致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分界。
教师:为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劳动力迁移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材料:
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接着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先后被卷入。从197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首先,……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 1%,其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下降最甚,下降幅度达到 32%。……第三,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448 万人,特别引人注意的是,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
——《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
教师:材料中这场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先后席卷英、美、日、德等国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场危机对英美等西方国家、中东产油国以及人口迁移分别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依赖石油资源的传统制造业下降,工人大量失业,使得西方国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人口向这些国家迁移。而中东产油国则由于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吸引了大量的非洲劳动力前往。
材料:
教师: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也在不断将这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结合其转移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七十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在承接了这些传统制造业之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得旺盛,从而使得劳动力向亚太地区迁移。
材料:
师:而且,美国在转移传统制造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一时期也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这张图片中我们会直观的看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起来,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在此之后以高素质为特征的“知识精英”成为向西方国家迁移的主体。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理清二战后移民的阶段性及其变化,并借助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战后移民的有关变化。
教师: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请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使学生对于人类自古以来所进行的迁徙有整体性的认知,建立起人口迁移的时序感,特别是把握住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环节三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伴随原因各异、规模不等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人口迁徙,在移民融入移入地区或国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也经历了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和中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人口迁徙带来文化交汇,而在这种文化交汇的挑战中,以及在文化借鉴与适应中所产生的认同,又往往催生出一种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材料:“在过去300年间,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那样接受了文化背景十分庞杂的、人数众多的外来移民。”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教师: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
【学思之窗】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 1920年, 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 -1970年, 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学生:略
教师:……。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因素,使得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但是构成的美国的移民群体是多样的,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所以使得美国社会呈现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来到美国,在这其中,早期的欧洲白人成为移民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美国的移民文化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地文化的多元文化。
材料:
教师:这幅美国人口结构图向我们展示出21世纪初的美国人口构成以及未来预计的美国人口构成仍然是以白人为主,融入了其他大洲的移民。这也就使得美国社会的文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体现出多元性。
教师: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略
教师:“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教师:所以,今天的美国社会中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这种碰撞和交融的现象仍然极为常见。
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及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移民文化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特别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既存在交融也存在文化认同问题的这样一种现状。
教师:与此同时,新加坡同为一个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它国内的各移民群体与民族文化之间却呈现着不一样的景象。
材料:
教师: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文化相处和谐。
教师:甚至新加坡在政治上也考虑到了要使不同族群之间和谐相处,从而确保多元文化之间共存。
材料:2016年11月,新加坡国会通过新加坡宪法(修正)法案,改进民选总统机制并确保少数族群有机会当选总统。修宪后,如果连续五届总统选举,即30年内有某个族群代表没有当选总统,第六届选举只保留给该族群竞选。
课堂结束
战争、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人口的全球范围内的迁移,伴随着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所形成的移民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同时也存在文化的认同问题。那么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移民社会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应如何去看待呢?
材料:
教师:相信习主席的这段话会给我们以启示。对待移民社会的文化交融问题其实也是要秉承这样的一种文化态度,那就是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展望未来。推动文化的不断交流交往交融。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练习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的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 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2、国际劳务市场是整个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劳务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结束 B、联合国的努力
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D、欧美经济发展的需要
3、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590万。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