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内容分析
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的,它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3课,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本课主要讲述了现代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与前两课的关系,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外历史纲要有了整体的学习,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等已有初步的认知,因此对本课所学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高一时只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且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概念等较多,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直观形式,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2.通过地图、时间轴等形式,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结合史实与表格,了解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通过材料,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3.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分析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之间的关系。
4.了解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的影响;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难点: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龚自珍对民族文化的论断以及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导入新课,直切主题。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聚焦教学重难点,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为此,共设计如下四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分析民族压迫的双重原因。
学习任务二:多维度了解民族客观独立的契机。
学习任务三:梳理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学习任务四:探讨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特点并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在充分理解课标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了适度的整合与重构,注重时空脉络的梳理,同时将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作为核心问题加以解决。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下聚焦重要的历史概念选取了形式多样、内容精要的史料,设计问题和问题链,创设适切的历史情境,挖掘能够吸引学生又聚焦重难点的历史细节,以重点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
六、教学过程
【导入】以龚自珍对民族文化的论断以及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导入新课。
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龚自珍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设问: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学习任务一】分析民族压迫的双重原因。
材料1:地图:一战前的欧洲
设问:一战前东欧、东南欧有哪些大帝国?
教师: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
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设问:为什么东欧和东南欧的各被压迫民族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教师:内部纷争表明民族尚未完全觉醒,这是主观原因;大国利用表明帝国主义干涉势力强大,这是客观原因。
设问:被压迫民族怎样才能赢得民族的完全独立?
教师:被压迫民族要想赢得民族的完全独立,必须从民族压迫的双重原因出发。要赢得民族客观上的独立,需要帝国主义势力削弱的契机。同时,被压迫民族在主观上必须实现完全的觉醒,自求解放。
【学习任务二】多维度了解民族客观独立的契机。
1.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2:地图:一战前的欧洲;地图:一战后的欧洲
设问:一战前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教师: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四大帝国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在政治和经济地位赢得独立。欧洲这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能够建立的原因,是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这为民族国家的独立提供了客观的机遇,世界殖民体系也开始了解体过程。
2.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3:地图: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地图:1950-1990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设问:二战后亚洲哪些国家赢得了独立?世界殖民体系什么时候在非洲完全崩溃?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够赢得独立?
教师:东亚地区,随着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在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国家。1990年,非洲迎来第51个独立国家纳米比亚,也是20世纪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这些地区赢得独立,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在战后很快土崩瓦解。
【学习任务三】梳理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材料4:世界史分期
材料5:欧战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转变点,包含着两大特征:一是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一是世界文化走向对话。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设问:为什么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分界?为什么说两次世界大战是被压迫民族独立的契机?
教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阵容进一步强大,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世界文化走向对话,西方文化逐渐失去中心地位,东方文化也由原来的文化自卑向文化自信转变。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赢得客观上的独立,也是这些民族和国家在民族意识上实现了完全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自求解放,民族独立有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材料6: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士大夫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文化自负走向文化自卑。所谓文化自卑,就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价值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特别是随着民族危机的一次次加深,一些国人对中国自身文化的失望日益加重……然而,“新文化运动”在建立新的文化自觉之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做法,如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要求废除汉字并走拼音文字之路等全盘西化主张。
——胡键《树立文化自信 要摆脱自负和自卑》
材料7: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白人不再被认为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8:
设问:根据材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教师:以中国为例,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并不止战争本身,中国人对中国自身文化的怀疑日益加深,表现出一种文化自卑,这种文化自卑具体可以表现为全盘西化的主张。但殖民地、半殖民地这种文化自卑的状况,在一战中得到了改变。为宗主国参战的印度士兵和北非国家的士兵在战争中意识到,白人不是天生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战争的非正义性和破坏性,也是西方文化的缺陷显现了出来。殖民地、半殖民地由对西方文化崇拜而产生的文化自卑在减弱,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这种文化自信,也是民族主观独立的前提。
材料9:
材料10: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设问:五四运动有何彻底的觉悟?
教师: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中国人民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
材料11:
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材料12: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序言》
设问: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有什么含义?两段材料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在广度上的什么变化?
教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家分裂、反对外权干涉。二战推动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国际公理。
材料13: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设问:阅读课本73页的内容,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
材料14:第二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设问: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
(1)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2)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3)二战结束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学习任务四】探讨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特点并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材料15:
据统计,截至19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16:
对这些新生国家的前途,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悲观的,他们预测新独立的国家将无法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将长期深陷种族矛盾、阶级冲突、社会动乱而不能自拔。一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新独立国家如同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国家,只要学习西方,走西方所走过的道路,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设问: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发展道路?
教师: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没有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也没有因为没走西方的路而走上一条死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材料17:
材料18:
50年过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设问:阅读课本最后一个子目内容,完成表格。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
设问: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教师: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②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创新发展;③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