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与反应物磷和氧气的质量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
3.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同学们有三种不同意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哪一种是正确的。
教师演示: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纠正及肯定。
(3)学生观看屏幕课件:白磷燃烧前后的变化;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动态画面。
4.收集证据
设问:(找其中一组)你们这组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5.解释与结论
组织与适时点拨,进一步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突出重点。
6.反思与评价:有没有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呢?
[讨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减轻;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呢?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有理论依据呢?
动画视屏:电解水过程微观示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讨论:“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现在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为什么?
课堂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2)有气体或参加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同行学案——学练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基础演练】部分,紧扣考点,基础性强。
课后练习:《同行学案——学练测》人教九年级化学【能力提升】部分,梯度合适,应试性强,有能力的同学请继续研究【素养培育】
《课时作业》知识全面,梯度合适,适合作为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