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含卷面5分)
语言基础积累(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松弛 图穷匕见 箕踞(jù)骨髓(suǐ) B.寥阔 风华正茂 青荇(xìng) 忸怩(niǔ) C.斑斓 义气风发 瓦菲(fēi) 颓圮(pǐ) D.惆怅 峥嵘岁月 冰屑(xiāo)叱骂(chì) 2、下列选项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比喻)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设问)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对偶)
D.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顶真)
3、下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他因为盗窃坐了三年牢,回想起这三年的峥嵘岁月,他泪流满面。
B.菲律宾想把南海问题复杂化,我们识破了菲律宾的神机妙算,从容以对。
C. 这种“摇头丸”毒性大,人吃后,会情不自禁地摇头。
D. 在文学创造上,含蓄比一览无余更好,诗歌更讲究含蓄。
4、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 ( )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__________。
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只要看她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只要看她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B.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显现在我们头脑里。
C. 《沁园春.长沙》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原的深秋境界中去。
D. 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以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秋,在伟人的笔下,褪去萧瑟,铺上生机。
B.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长于写事,精于描写。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书,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D. 《再别康桥》中,诗人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不能放歌的原因是他太悲伤了,满心都是别离的痛楚。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鄙: (2)陪:
(3)行李: (4)乏困:
8、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行李之往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A B
君之所知也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D、
吾其还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
(2)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0分)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1)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2)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 钱大昕观弈》
10、下列加点字释义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逮捕 B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容易
C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羞愧 D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竟然
11.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一致的是(3分) ( )
例 予观弈于友人所
A. 夫晋,何厌之有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
2)
(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3.“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答: 14.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必以情。(《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8)莫笑农家腊酒浑, 。(《游山西村》)
(9) ,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10)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18题。
老父如子
袁利霞
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
父亲像孩子似的,越来越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嗓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不是。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都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去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沾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了一圈,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感到很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不愿交给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特别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豆腐沙锅面”——不放肉,只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新疆特有的一种食品——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佐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向我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元钱的肉,有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元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烧饼,并刻意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地收下钱出去了。不一会儿,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以炫耀的口气对母亲说:“女儿给我50元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女儿疼我。”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越来越小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叫云亮的诗人写的诗——
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它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揍狗日的一顿不可……
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父亲正向街口走去,我赶紧走过去叫住他,问他要去干什么。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着家。一种深深的感动涌上我的心头,我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眼睛。心想:你接我的方向都反了,自己都要走丢了,还挂念着我,深沉的父爱啊。我扭过脸,不让父亲看见我的泪水,让他带我回家。
走着走着,我停住脚步,但父亲毫无察觉,依旧向前走着,夕阳给他的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看着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16.本文共写了父亲的几件事?各用简单语言将其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引用云亮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描写,简析其对描写父亲形象的作用。(8分)
四、语言表达题(8分)
19、烛之武的劝说,让我们见识了他的风采;荆轲的劝说,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智慧。根据以下情境,写一段劝说词,展示你的风采和智慧。要求:语句通畅,劝说合理,字数不少于20字。(4分)
你的同学上课时因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了,心情很沮丧。
劝说词
20、赏读古典文籍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而且还能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质,诸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等人。请从以上几位中选择一位,写一段评价性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4分)
评价
五、作文(60分)
21.【题目】根据作文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人是在往事中成长的,或者是读书的故事,或者是亲情关爱的故事,或者是成功的故事,或者是“伤疤情结”……有的人在读书中长大了,有的人在享受亲情中幸福了,有的人在狂欢成功时受伤了,有的人被自己的“伤疤”压垮了……成长的心灵注定布满酸甜苦辣,你在往事中是酸了,甜了,苦了,还是辣了?
【要求】请根据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卷面整洁美观,不少于700字。
怀远二中2011—2012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答 题 卷 (含卷面5分)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按照题号涂在答题卡上
7、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鄙: (2)陪:
(3)行李: (4)乏困: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
(2)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
2)
13.(4分)
14.(4分)
15.(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6.本文共写了父亲的几件事?各用简单语言将其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引用云亮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描写,简析其对描写父亲形象的作用。(8分)
19. (4分)
20.(4分)
21.作文(60分) :
100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A
2、 C、顶真、拟人
D、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用在这里与语境不合。神机妙算:预见性强,计谋十分高明。用于褒义语境。 情不自禁:(因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4、 B
5、 C (两面对一面 ) (否定不当,改为“无时无刻不”。)(句式杂糅,去掉“的积极性”。)
6、D
7、(1)鄙: 当作边邑 (2)陪: 增加
(3)行李: 出使的人 (4)乏困:缺乏的东西 (共4分)
8、A.(B.前“以”,介词,“拿”;后“以”,连词,表转折。C. “其”,代词,“他”,晋国;后“其”, 语气词,“还是”。D. 前“焉”,代词,“哪里”, 后“焉”, 语气词,无实意。)
9、(1)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你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你。(3分)
(2) 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边邑,又想延伸他西边的边邑。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获得他需要的土地呢? (3分)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10、C(A.逮:及,赶得上,达到。B.易:轻视。D.竟:完毕,终了。)
11、C(A倒装 宾语前置 B省略 C倒装 状语后置D被动)
(三)诗歌阅读
13、五言绝句 宋 (3分)
14、诗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凋谢,
13. “凉”字用得妙。(1分)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2分)14. 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1分),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1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15.名句名篇默写(略)10分
16、(6分)六件事:(1)与客人争吃头锅饺子(2)找老伴回家(3)洗脸没洗干净(4)卖破烂(5)女儿给钱买板肉夹烧饼,很高兴(6)等女儿回家
17、(4分)在成年子女眼里,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
18、(8分)文中细节描写很多,学生随便举两个言之成理即可。
(1)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的响。
写出了父亲走路“返老还童”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2)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到家。这个细节写出了父亲又痴又憨又可敬的神态。
19、(略,合情合理即可)
20、(略,观点明确,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