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紫藤萝瀑布》是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着学习方法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教学目标
1、品析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品析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学情分析
(一) 知识基础:初一的学生在认知上,对观察和欣赏自然景物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喜欢阅读优美的语句,可能会疑惑文中提到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什么,也许会不理解文中提及十多年前紫藤萝的用意,或者猜测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认知水平:初一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容易体会观察与喜悦的感受,能够从不同角度阅读文本,但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较弱,对文本的认知与感受比较简单、片面,难以理解紫藤萝与生命的联系。
(三)情感动机:初一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有一定认识和体会,会促使自己去了解景语后的情语。
五、教法、学法
(一) 教学方法:讲读法
(二)学法指导:
1、自主预习法
2、圈点勾画法
3、朗读赏析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引入 引入课文 聆听思考 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感知·梳理 出示引导: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紫藤萝花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浏览课文 思考问题 勾画文本 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感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理解的困难点
细读·品析 出示引导:朗读1-6自然段,勾画描写紫藤萝的语句进行批注赏析 自由朗读 勾画批注 分享交流 这篇文章写景抒情明理,要理解到作者的感情,一定要先细细品味所写之景,情才能油然而生。
比较·探究 出示引导: 1、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比较两者的不同? 2、花经历了兴衰,那么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出示背景)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朗读勾画 填表比较 理解交流 比较分析,得出花与人的相似之处,步步深入,感情的升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处补充背景简介,是顺应了学生内心的渴求。
总结·延伸 出示引导: 补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书写表达 分享交流 让学生将自己受到的启发用自己的话予以表达,是隐性知识的一种外化。
作业布置 阅读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报秋》,完成比较阅读练习。 完成阅读 群文阅读,深入了解宗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