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16:09: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重点)
2、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重难点)
教学方法
1、 激趣导入法
2、 诵读教学法
3、 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以背景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
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
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就是唐代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去结识这位大文豪吧!
师:关于刘禹锡,你有哪些认识呢?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预习?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刘禹锡的陋室。
二、何为陋室?了解文体。
1、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之类。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这是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师: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的室铭,用以自勉自慰。
三、朗诵三部曲:第一部——读准字音
陋室(lòu) 吾(wú) 鸿儒(rú) 调素琴(tiáo)
德馨(xīn) 苔痕(tái) 案牍(dú)
(读通读顺,不读错音,字正腔圆)
3、朗诵三部曲:第二部——读准节奏与重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把握好语气、语速、停顿和重音,尤其是最后一句)
朗诵三部曲:第三部——读出态度和感情
(1)聆听范读音频(2)教师范读(3)学生试读(4)指名诵读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铿锵坚定)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不足百字的短小铭文,文风骈俪,句子多采用排比、偶句的形式,一韵到底,富有诗歌的蕴藉之美。
四、走进陋室——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重点词句: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
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四、火车小分队翻译全文,教室指定一列同学们轮流翻译全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百姓。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草玄亭。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五、360参观陋室。
1、当我们进入这间屋子后,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1)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师:这间房屋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
不是,而是清幽雅致,赏心悦目,作者不觉得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当我们进入这间屋子后,你也许能看到些什么人呢?
师: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柳宗元、白居易
刘禹锡和白居易合称“刘白”,一个是“诗豪”,一个是“诗魔”,两个人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想为朝廷效力,可惜最终都是壮志未酬,被贬为司马。他们没有因为对方仕途的浮沉,境遇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态度,反而是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灵魂紧紧的依靠在了一起,经常通过诗文来彼此安慰,成为挚友。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中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和身份,以交往之雅来说明陋室并不陋。
当我们进入这间屋子后,我们还能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清新悦耳的琴,阅金经的翻阅声音,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宋书·陶潜传》里面曾经提到,陶渊明不通音律,但是却在家里备有素琴一张。张琴没有琴弦,有客人来了,他就取出来假装弹奏,用以寄托自己的情志。
“素琴”本来是指没有装饰过的琴,不过唐人在诗里提到的“素琴”,有时就是指“无弦琴”。比如李白《戏赠郑溧阳》里就说:“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但是刘禹锡在这里写的“素琴”,既不是为了说明他的琴没有装饰,也不是为了说明他的琴“无弦”。他根本就没有弹琴,只是在想象当中,对着空气隔空奏琴,借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因为居住在“陋室”,所以琴都不存在,自然不会有丝竹之乱耳了。况且他阅读的,还都是自己喜欢的佛道经典,并非烦人的公文,所以不存在“案牍之劳形”。教师小结:以上四句分别从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写出了陋室主人的高雅脱俗,文中没有一个“德”字。却处处可见品德高尚,说明陋室不陋。
让我们能感觉到不慕名利,以清高为乐,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这就是刘禹锡。
五、和刘禹锡交朋友
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读着佛经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不慕名利、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但是性格却非常地孤傲。早年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中途有一次,皇帝本来已经召刘禹锡回到京城了,但是他去“玄都观”看了一回桃花,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调侃权贵。结果因为“嘴欠”,又被外放出去当官了。若干年以后,刘禹锡又回到了京城,但是这家伙并没有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又跑去玄都观看桃花了。
当刘禹锡发现当年那些与他作对的家伙,都作了鸟兽散的时候,就忍不住又得意地写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观》,说“前度刘郎今又来”。其“嘴强王者”的个性,可见一斑。
在刘禹锡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中,呆得最久的地方是朗州。朗州在如今的湖南常德,刘禹锡在这里当了十年的“司马”,《陋室铭》大约是创作于此地的。
再品陋室。
我们已知道本文是一篇韵文,而我国古典文学韵文的源头便是《诗经》,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韵文有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看看本文中能否见到这三者的端倪。
一起看文章的开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三句话才是作者想说的,为何有前两句?
前两句是先言他物,引发第三句作者的观点,是为“兴”;所写的“山、水”对应着后文的“陋室”,“仙、龙”则对应后文的“吾德馨”,是为“比”。今天来可以算类比。
接下来作者不是空谈口号,而是直接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等、日常活动三方面进行了铺写,是为“赋”。以“屋舍”这一客观事物来表现自己的品德,今天说来可以算托物言志。最后一句,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是为“比”。
读韵文,须得懂得《诗经》“赋、比、兴”的传统。
小结:虽是斗室一间,简陋异常,但是有青苔绿草、知音古琴相伴,还有一个志趣高雅,志向远大的室主人,我们还会觉得简陋吗?正应了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要读出一种感悟来,它可以勉励逆境中的人,坚持自己心中的操守。是属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与哲学
教师小结: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志向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七、课堂小结
师: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陋室铭告诉我们: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让它成为你们人生的座右铭吧!
八、布置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课后仿照《陋室铭》,写一篇《××铭》。
作业参考:教师仿写的《七中铭》
校不在大,齐备就行。 史不在长,几年就名。 斯是陋校?惟师德馨。 塑胶运动场,红绿又分明。 严师出高徒,苦学是捷径。 可以怡性情、阅古今。 有勤奋之学子,无偏颇之爱心。 创优质学校,做最好自己。 人皆云:“七中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