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取向于物,立意求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课文,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学习文人们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理解意境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小诗吗?(出示课件)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诗分别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
《石灰吟》这首诗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同学们说得很好,本诗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次品读《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文章,看看刘禹锡,周敦颐他们又借助所写之陋室和莲花想表达什么情怀。
二.出示《陋室铭》课文,让生齐读
[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 请说说理由。(生异口同声回答)
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屋子主人品德高尚。
2、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陋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来体现屋主人品德高尚的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老师讲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静,这是写室中之景,——安平乐道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 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 这是写室中之事,——有情趣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不慕荣利的人
3、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寄托人物的品格情操呢
答:寄托人物品格情操。
追问:这种表面写物——陋室,实际是写人物安贫乐道、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品格,这种写法叫什么?
老师讲解(PPT 展示)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三.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意义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意义:应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以委婉的方式通过某一样物品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又不至于过分表达自己有失风范。这种手法比直接叙述内心情感更为打动人心。使文章意蕴深刻 ,读之回味无穷
四.出示《爱莲说》全文,赏读品莲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1、同学们,通过刚才对《陋室铭》的赏析,明确了什么是托物言志的写法,那请大家品读《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否也用了这种写法呢?
(用了)那么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 论,最后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生长环境” 的描写,赋予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性格特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过对莲“体态”的描写,赋予了莲“豁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的性格特征。
“香远益清”通过对莲“芳香”的描写,表现了莲“美名远播 ”的特征。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过对莲“风度”的描写,表现了莲“庄重、清高。”的性格特征。
......
“莲,花之君子者也”将莲比作“君子”,君子是指像孔子一样品德高尚的人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者通过对莲花美好形象的描写,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爱,又借对莲的赞美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3、小结
很不错。文章就是这样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写君子。又使用衬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以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
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与其说作者在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在写人。那么,你最欣赏哪一种人?
师(充满感情地):嗯,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会无益。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
五、拓展延伸
1.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托物言志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 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 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2、接下来我邀请大家共同赏析历史上最有名的三首咏蝉诗中的两 首,这三篇佳作,做到了形与神、理想与现实、诗趣与哲理的统一, 堪称上乘,被誉为“咏蝉三绝”。
(1)《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品行高绝,世所公认,虽历经三朝却官运亨通。在他的眼里, 蝉无疑代表的是像自己一样品行高洁之士。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
它进一步传达的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是作者在狱中完成的。骆宾王性情叛逆,生平多挫,以蝉自比, 取其“风多响易沉”的困境。
不过,同是写露,在虞诗中用来供蝉饮,在骆诗中则因“露重”而“飞难进”;同是写风,在虞诗中不用借,因蝉已身居高位,在骆诗中则嫌“风多”,自己的声音难以发出。
二人虽同咏一物,题材相同,时节相同,而立意迥异。这里诗人自诩品行高洁有如秋蝉,但对诬陷入狱无人相信的现状十分无奈,由此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3、学习利用托物言志方法造句
仿照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爱------ ,因为它 ”的句式
造句。 示例: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 尚的君子。
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 扬的少女。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同一事物,可以寄寓不同情感和志趣(两首咏蝉)。同一感情,可以用不同事物来寄托。关键在于外在物与内在情志的契合, 在文人脑中电光火石般完成化合反应,刹那间完成形与神交融, 故物与志有着显与隐,具象与抽象的统一的关系。
六、作业
以你对竹子、梅花、蜡烛、小草等的独特认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 200-300 字的短文。
要求:通过对某物的外形或品质的描述,表达你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托物 言志
陋室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莲 洁身自好 不慕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