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1.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3. 体会科技论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
素养目标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15 年至1923 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 年赴美留学,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 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唐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建筑设计。他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主要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作者简介
题目是偏正短语,“建筑”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表现了民族自豪感,“特征”指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知识卡片
科技论文
定义: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特点:
① 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② 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失创造性。
③ 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
资料链接
赤子之心
1924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这期间,梁思成曾到欧洲漫游,他发现许多国家的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反观当时的中国——在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深感耻辱的梁思成决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上。1937 年,日方邀他出席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会议,他不肯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来到昆明。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夫妇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老北京古迹免遭炮击,妥善地保护了老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① 抱厦( ) ②厢( )房 ③ 接榫( ) ④ 斗拱( )
⑤柁( )墩 ⑥ 穹窿( ) ⑦ 额枋( ) ⑧ 蚂蚱( )
⑨ 瓦当( ) ⑩ 油漆( ) 切削( ) 戗( )兽
游廊( ) 水榭( ) 轩( )楼
( )万人空巷 空头支票
( )空档 空暇
空
shà
xiāng
tuó
sǔn
qióng lóng
kōng
kòng
fāng
dāng
qī
mà zha
qiàng
( )殷实 殷忧
( )殷天动地
( )殷红
殷
( )曲突徙薪
( )曲高和寡
曲
qū
qǔ
yān
yīn
yǐn
xiāo
láng
xiè
xuān
gǒng
易错字音
易混字形
(jué)( )起
(jué)( )井及泉
(juè)( )头( )脑
①
fù)名( )其实
(fú)不修边( )
(fú)( )射
②
崛
掘
副
倔
幅
倔
辐
(yán)屋( )
(shàn)( )养
(zhān)高( )远瞩
④
檐
赡
瞻
(màn)石( )
(màn)不( )不枝
(màn)( )骂
(màn)轻歌( )舞
(miǎn)( )怀
(miǎn)沉( )
(miǎn)( )腆
(miǎn)( )规越矩
⑤
墁
蔓
湎
缅
腼
曼
(zhuì)点( )
(chuò)( )英咀华
(chuò)( )学
(duō)( )拾
缀
辍
掇
谩
啜
偭
④
⑥
近义词语
1. 截止/ 截至
相同点:二者都是动词,都可表示行动的终止,都与时间有关。
不同点:“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强调在一个时间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强调“停止”。在使用时,“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如:报名工作已于昨日截止。/ 投票将在本月底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时间”,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如:截至昨天。/ 截至本月底。
2. 典范/ 典型
相同点:二者都含有“经典、模板”的意思。
不同点:“典范”,强调其示范性,除指事物外,还可以指人,褒义词,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如: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典型”,强调其代表性,中性词,泛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如:这件事很典型。
3. 装饰/ 妆饰
相同点:二者都有增加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之意。
不同点:“装饰”,①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如: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② 装饰品。如:建筑物上的各种装饰都很精巧。“妆饰”,① 打扮。如:精心妆饰。② 打扮出来的样子。如:妆饰俏丽。
4.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相同点:二者都指技艺精妙高超。
不同点:“巧夺天工”侧重人工胜过天然。如:明人王叔远的微雕核舟,人物造型生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侧重天然工巧或如天然工巧。如:初到石林,游客们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
句式变换
原句: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
下定义: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的一定的风格和手法。
课文探究
1.请概括一“所”房子的平面布局。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2. “帷幕”的比喻意在突出什么?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 “帷幕”的比喻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的作用。
② 说明“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超前性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深远影响。
3.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2)“斗拱”的作用:① 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② 加固两条横木接榫,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③ 具有装饰的作用。
4.本段主要说明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主要说明屋顶的装饰作用。采用了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突出中国古代匠师们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装饰性作用,使屋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
5.建筑上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因素。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说明更生动,易于读者接受。
6. “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分几层说明的?
主要说明了“文法”的作用,分两层说明的。第一层用比喻,说明文法对建筑的两重作用,使建筑“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第二层,说明“文法”规定着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之所以成为中国建筑,就是因为这些建筑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建筑构件),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风格、手法)。
7.根据本段内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 “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② 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深入探究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接着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长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所论述的主题;最后,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手法,是重点。
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其中(三)(四)(五) 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其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八)装饰部件,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
2.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①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认为建筑有如语言文字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将它称为建筑的“文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② 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特的建筑式样。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结构,而此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欧洲希腊、罗马等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留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
① 语言简洁。介绍科学知识,语言要简洁,力争用最少的文字把话说清楚。如“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作者从地域即空间的角度,介绍中国建筑体系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说明到位,却不到 50个字。
4. 本文体现了科技论文语言简洁、明晰、严密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② 语言明晰。论文光“简”还不行,还要“明”,把话说明白才是目的。如“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为了明白地说明斗拱的作用,作者先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为了达到明晰的效果,还用了两个专业术语“榫(接榫)”和“替木”来具体阐释。
③ 语言严密。解说事物(事理)要求明晰,而用语又要求简洁,方法是加些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语言严密。如“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作者把“这些地区”与“中国中心地区”对应,避免了区域混淆。关系有两种,一是相同,二是大同小异。解说“大同小异”关系时,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同属于一个大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5.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文中却有很多带有浓烈抒情成分的句子,从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角度看,你觉得这些抒情成分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不合适。因为本文是科技论文。科技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作者的观点,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这也是由其科学性决定的。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要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就必须严谨准确,不能有很多主观倾向强的抒情句。
观点二:合适。我们应认真体会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梁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要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
课堂巩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据数据显示, 7 月 28 日,新疆地区共有 810 家棉花加工企业送检,检验量为 513.15 万吨。
②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为了崇高事业共同合作的 ,他们合作极真诚,对世界的贡献极大。
③ 凡是看过野柳海岸奇石的人,莫不惊叹大自然 的奇妙!
A. 截至 典型 巧夺天工 B. 截至 典范 鬼斧神工
C. 截止 典范 巧夺天工 D. 截止 典型 鬼斧神工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个古老边城的夜晚非常宁静,一到天黑,家家户户都关起了门,几乎万人空巷。
B. 在这个人口密集的工矿区搞易燃品生产很不安全,应遵循曲突徙薪之古训,防患于未然。
C. 也许是曲高和寡的原因吧,这篇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发表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共鸣。
D. 要创新,有时需要我们偭规越矩,创造新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与句意不符。
3.楹联是宫庙建筑的重要装饰部分。漳州新建一座开漳圣王庙,有人为其出了上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圣恩似海风调雨顺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示例)王德如天国泰民安
解析: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本题内容紧扣开漳圣王庙的主题,符合对联结构、词性、字数等要求。
4.概括下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给“中国的建筑体系”下个合适的定义。(不超过50 个字)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答案:
(示例)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分布地
区广大的、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4 字。
房屋当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等,也都是
建筑。通常,建筑具有 ① 。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② ,
如一般的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医疗建筑等;③ ,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两者相伯仲,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
答案:
( 示例)① 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要求
② 有的实用性占主导地位
③ 有的艺术性占主导地位
6.根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5 个字。
忠县汉阙、白鹤梁题刻、张飞庙和石宝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还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答案: 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墓室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解析:第一步,确立格式。“阙是……楼式建筑”。
第二步,去除次要信息。就下定义来说,议论、描写、抒情的句子为次要信息。原题中的“忠县汉阙、白鹤梁题刻、张飞庙和石宝寨号称……”“由于汉代人……”“研究表明……”属于这类,应去除。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把“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和“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等意思合并整合。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