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23: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章节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9分)
1.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A.加速了国家分裂 B. 增强了诸侯势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王国疆域
3.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4.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阖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旨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分散宰相权力
5.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6.明初,明太祖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朝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7.一个开国皇帝质问大臣, 为何迟迟不肯颁布他下达的命令 大臣回答道:我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辙,必须谨慎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所以延迟。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 )
A.汉代 B. 宋代 C.唐代 D.明代
8.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东汉晚期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府、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 )
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
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减弱 D.地方基本单位县较稳定
9. 唐朝前期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到唐朝后期.本为监察区划的“道”逐渐成为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 实体,地方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这种变化说明唐朝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 中央政府权威不断削弱
C. 地方行政区划继续完善 D.地方政府掌控军政大权
10.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正式开始的标志。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的实质是( )
A. 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君主专制
11. 钱穆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强化君主权力 B.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C.缓和民族矛盾 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2. 1689-1690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向议会提出两个法案,一个(《包容法案》)被拒绝,一个(《大赦法案》)被束之高阁;而议会提出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三世“厌恶至极”,但他还是批准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这表明()
A.国王试图挑战议会权威地位 B.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受到冲击
C.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维护 D.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13. 1991年末,中国人发现,在他们的西边突然多了几个邻国,而这时新版的世界地图还没来得及印刷。对中国边境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这一-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生活更忙了,有更多的生意在等他们去做。这反映出(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 改革开放的国内阻力大为减少
C.苏联解体并未影响到中国社会D.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
14.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述史实说明法国( )
A.从封建社会进人资本主义社会 B. 政权性质发生变化
C.君主派在宪法颁布后立即消亡 D.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
15.《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道:“好样儿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 B. 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
16.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束缚极感不便,思于宪法根本纠正之。国民党以国基初奠,袁世凯野心跃跃,亦思于宪法严厉预防之。这反映出中华民国成立后( )
A. .民主与专制存在着斗争和冲突 B.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党为维护革命成果无视宪法的权威
D袁世凯力图修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
1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一“条件”的实质是( )
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 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18.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 ,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19.有学者指出,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4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属于“民主增量”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村民自治和村级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美国总统( )
A 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 .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21.1950年10月,毛泽东说:“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毛泽东这一言论
A.解释了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
B.揭露了美国采取对华孤立政策的险恶用心
C.说明了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极端紧迫性
D.指出新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美国的入侵
22.有学者写道:“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以下变革最能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张居正改革
23.1951年1月,重庆市军管会宣布管制在渝美商财产。随后,重庆市采取接管、征用或其他方式,陆续将在渝的外国大使馆、领事馆、企业、银行、教会医院和公私房地产收归国有。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B.推动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
C.落实“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第I卷(非选择题共31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2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 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 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 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提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的理解。(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并举出两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4分)
25. (14分)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 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在华 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 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三国确立的标志,并归纳上述三国代议制的类型。根据材料二,简析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7年下半年,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渐消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重新又尖锐起来。1957年秋天,经济危机再次以巨大的冲击力首先袭击美国。这次危机延续的时间虽不长,但比1948-1949年危机深刻,它波及到冶金、汽车、运输设备、电气、建筑材料、轻工业等部门。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私人投资锐减20%,失业人数增加到470万,制造业的实际工资基金总额减少了12%,股票价格下跌,出口缩减,国际收支在战后第一次出现大量逆差,美元也第一次发生动荡。
——陈宝森等《美国经济周期研究》
材料二 为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继续扩大冶金工业的建设,大力推进机器制造工业的建设,加强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建设,积极进行工业中的落后部门——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建设。同时,还必须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首先是进行工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
——周恩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50年代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五计划的特点,分析我国实行二五计划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01-05 BCAAD 06-10 BCDCD 11-15 DCDDD 16-20 AAACD 21-23 AAA
(1) 政治制度:郡县制。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该制度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2)政治制度.上,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法律体系上,颁布了具有反对专制制度这一进步意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思想上,增强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体制 :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2 分)有益借鉴:重视权力的相互制约。
(2)标志: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3分)类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原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和原有历史传统不同。
(3)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
(1)原因:刺激增长的策略逐渐失效;国家干预政策的局限;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受到冷战的影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冲击。
影响:打击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加剧了美国社会危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特点:延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注重发展工业中的落后部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有利条件:一五计划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化基础;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