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23:1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单选题
1.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年)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 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 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
2.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并非他们自制的紫色燃料,也不是航海、殖民,而是他们创制出的一套字母文字。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是今天多国字母的始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 B.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D.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
3.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4.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亚城堡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木马计……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祭神奇物,把它拖进城里。夜间希腊兵将从木马肚中杀出,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特洛亚。希腊军队得胜班师,但奥德修斯因遭海神波塞冬忌恨,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A.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心理 B.侧重于对军事才能的讴歌
C.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 D.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5.“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同时,他也写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划分为富人和贫困两个阶级”。由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天主教会阻碍进步 B.反对财产的不平等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主张社会生活平等
7.20世纪初,经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一部名为《天方夜谭》的文学作品来到中国,该书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引起了轰动。该书来自于
A.古希腊 B.古代阿拉伯 C.古代印度 D.古代奥斯曼土耳其
8.公元1世纪左右,班图人开始了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据此可推知,班图人的迁徙
A.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B.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
C.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向外传播 D.使非洲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合理
9.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10.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11.古代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
A.哈里发 B.苏丹 C.法老 D.皇帝
12.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A.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B.强调人的理性与生俱来
C.接近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D.认识到人人生而平等
13.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14.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人类而言,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对永恒的神而言,他只有现在,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他的观点体现出
A.理性和信仰的结合
B.悲观消极的世界观
C.对神的意志的否定
D.对上帝权威的蔑视
15.“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萨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
(2)假如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17.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A
6.C
7.B
8.A
9.A
10.B
11.C
12.A
13.A
14.A
15.D
16.(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此后古埃兰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体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
17.(1)公平思想(或答折中、中庸思想)。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前提:赎买土地。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4)适时创新的改革精神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