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14: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下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
地理自然环境 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届,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系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 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产量和人工。
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决定作用 B.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
C.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
2.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B.依据河水涨落制定了历法
C.留下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D.形成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3.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4.《旧约·创世纪》开头几章的主题——创世纪、伊甸园、洪水、该隐与亚伯之争、巴别塔语言——都有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这说明
A.两河流域居民与西方人很早就开始了直接的交流和交往
B.两河流域文学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C.欧洲文明是在古代西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古代西亚居民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5.埃及学家巴里·肯普指出“我们可以走入和走出(古埃及人的)思想世界,而不觉得他们的思维怪异,因为他们的语言和图像也是我们西方人自出生以来用以给现实世界分类的一种方式。”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古埃及文明的悠久历史 B.古埃及文明的独特思维
C.古埃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D.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
6.中世纪的巴格达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波斯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在这里相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热心文化交流,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本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B.巴格达经济文化发达
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文明领先世界
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D.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8.《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的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A.成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9.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其意在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雅典民主制度
C.挽救雅典城邦 D.扩大公民基本权利
10.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 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
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 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
11.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拜占庭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2.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13.“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典型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A.英吉利 B.阿拉伯 C.拜占庭 D.俄罗斯
1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这本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维护人民利益 B.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15.欧洲文化能整个地迁移到南北美洲,是因为原住民或者被消灭,或者已被撵走。但印第安文化的影响依旧存在,例如披在肩上的塞拉普毛毯起源于印第安部落。日常菜肴中的玉米粽子、玉米粉圆饼和各种辣菜都是以印第安两大名产蚕豆和玉米为基本原料。据此可知美洲文化
A.融合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 B.完全来自欧洲文化的迁移
C.依旧是印第安文化占主导 D.不受干扰自成体系的发展
16.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 D.马丘比丘展现了其高超的的建筑艺术
17.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A.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B.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 D.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18.(一位考古学家说)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承认,在从形成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考古学家旨在表明
A.西班牙人的入侵打破了美洲的文明隔绝状态
B.美洲内部的诸文明之间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
C.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一种独立发展的文明模式
D.美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9.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1.43亿平方米。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 D.爱斯基摩文明
20.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 D.马丘比丘展现了其高超的的建筑艺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地中海地区是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近乎隔绝的地理多中心,决定了希腊的经济多中心。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临近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这就使得希腊文明非常容易受到上述两地文明的影响。许多希腊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都曾游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家,考察学习,吸纳精华,化为自己的文化。希腊半岛的诸多天然良港将希腊的各个城邦用大海连接了起来,也成为希腊对外殖民和海外贸易的有利因素,希腊的经济结构由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向开放的商品经济。
希腊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希腊文明虽然在四大古文明之后产生,但其在古文明之中的重要性,却是一点也不遑多让。
——摘编自《论古希腊文明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它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对中古欧洲发挥积极作用,加速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拜占庭文化还对周围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中古时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摘编自《拜占庭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并举两例说明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指出其影响。(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8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 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 ”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张耀军《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高二历史下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答案和解析
CAABC CAACA CDCBA CDBAD
21.(1)影响:小国寡民,城邦林立;农业不发达,重视开放型商品经济;文化开放包容,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重视殖民活动,具有扩张性。答3点得6分
贡献:古希腊的神话、喜剧和悲剧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答2点得4分
(2)特点:传承性、包容性、开放性;文化成就高;影响广泛深远。答2点得2分
影响:传承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了中古欧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答4点得4分
22.(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6分
(2)共同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6分
认识: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2分
23.示例(供参考)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在相互交流中发展丰富。2分
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4分
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较强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如古代中国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而服务。加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解析】
1.【解答】C.据“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等可知,两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表格信息强调的是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重要影响作用,而非决定,故排除A。BD.早期人类文明如古希腊文明,是属于海洋文明,主要经济是工商业,而非农业,这两项表述绝对化,故BD错误。故选C。
2.西亚有楔形文字,埃及有象形文字,故A正确。B.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的是埃及,故不选B。C.古埃及没有成文法典,故不选C。D.形成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是印度,故不选D。
3.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典型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古老文字,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B项错误;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古文字,不是发源于恒河流域,C项错误;汉谟拉比石柱在两河流域,不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D项错误。故选A。
7.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时候,将大量的周边文明的经典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作品后来又传到了其他周边地区,反映出阿拉伯人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B.材料看不出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材料体现不出来。
8.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运用和代代相传中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同,说明《荷马史诗》成为古希腊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故选A项;提供“样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荷马史诗》先于雅典民主政治潮流诞生,C项错误;D项说法过分夸大了《荷马史诗》的作用,排除。故选A。
9.“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表明苏格拉底主张培养治国人才,从而挽救雅典城邦,故C正确; A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0. 依据材料“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不是强调理性精神,也不是强调接受教育的必要性,故BD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故C项错误。 故选:A。
11.A.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题干信息未体现,故A项不符合题意。B.从题干中看不出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C.材料信息体现了俄罗斯在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都融合了拜占庭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故C正确。D.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与史实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A.题干并没有涉及到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的信息,故A错误。B.题干只反映出了拜占庭帝国大量学者逃到西欧,但并没有说文化中心转移,故B错误。C.题干看不出意大利具备成熟的文化体系,故C错误。D.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使得以前东罗马帝国大量的学者转移到西欧,从而使得拜占庭文化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反映出政治格局变动影响了文化的发展,故D正确。故选D。
13从材料“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可知,其描述的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特征,拜占庭帝国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而且继续传承着希腊文化,不但信仰希腊正教,而且使用希腊文,故选C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14.依据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罗马法追求正义和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故排除A项;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而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故错。
15.依据材料可知,美洲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说明美洲文化融合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B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化,排除。 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17.本题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状况。由材料可以看出印第安文明相对封闭,缺少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这不利于其发展,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D正确。
19.【解答】A.通过所学可知,阿兹特克文明存在于古代墨西哥特斯科科湖地区,城市就建立在特斯科科湖上,故A正确。B.玛雅文明最主要的建筑成就是金字塔,故排除B。C.印加文明都是南美洲的主要文明,故排除C。D.爱斯基摩文明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内,故排除D。故选A。
20.【解答】A.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的是玛雅文明,故A错误。B.发明了“浮动园地”的是阿兹特克文明,故B错误。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帝制,故C错误。D.马丘比丘是秘鲁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建于约公元1500年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印加文明区别于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重要特点,故D正确。故选D。
21.(1)第一小问,根据“各地近乎隔绝的地理多中心,决定了希腊的经济多中心”“希腊半岛的诸多天然良港……也成为希腊对外殖民和海外贸易的有利因素”等信息可知,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使得古希腊形成了小国寡民、城邦林立的特点;古希腊农业不发达,重视开放型商品经济;古希腊文化开放包容,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古希腊重视殖民活动,具有扩张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的神话、喜剧和悲剧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第一小问,根据“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可知,拜占庭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对中古欧洲发挥积极作用……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可知,拜占庭帝国文化成就高,影响广泛深远。第二小问,根据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可知,其影响主要是传承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了中古欧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22.(1)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归纳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归纳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为: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3.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中发展的。论证环节,也可以从文明的种类,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等角度分析,可以从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第1页 高二历,双,22-03-24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