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我画的动漫形象
四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亚东县实验小学 付予哲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在其他语言里十分少用。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和漫画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一的称为“动漫”。
“Cartoon”意为连续的画片,可以简称为动画片,或卡通连环画。
我们现在常说的卡通,卡通画,卡通人物等,其实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画了,这一词在我国通常泛指简笔画、动画、漫画、游戏插画、原画等艺术形式。
“动漫”一词的由来,与“卡通”的含义
动漫角色造型的表现形式
1.写实表现:写实表现形式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它继承了写实绘画的表现风格,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写实功底,充分了解表现对象的结构与造型,灵活把握光色的原理。
2.夸张变形的表现:动画角色形象的夸张是基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原型。设计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将其典型的特征和个性呈现出来。
“动漫形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动漫也像书本一样,针对不同的的群体,动漫也被画风、情节等要素分门别类。
我们常接触到的动漫类型大体上有——
1、受低年龄段读者喜爱的少儿动漫(具有比较简单、充满童趣的冒险情节)
2、全年龄段都喜欢看的热血动漫(主要以激烈的战斗,体育竞技、惊险刺激的冒险、战争、机甲为主题或历史题材为主)
3、受女孩儿喜爱的少女漫画(常以偶像、爱情、轻度战斗与冒险等要素为主题)
动漫形象的分类
国产优秀动画图片欣赏
外国优秀动漫图片欣赏
如何画好一个动漫形象呢?
要画好一个动漫形象,我们首先要掌握生活中人或物的外形特点,在人或物实际的外形上,加以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动漫形象。
以少儿动漫为例,人物常以三头或四头身的形象为主。这种身体比例绘画出的人物,具有可爱、风趣的特点,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较为入门的一种画风。
后话
在很多家长,老师的印象当中,卡通、动画、漫画、游戏等等,是耽误学生学习,影响生活的东西,又或者在孩子稍大些后认为,动画漫画,是小朋友才会去看的东西,它们是幼稚的代名词,家长和老师常会禁止学生接触这类美术艺术。然而这些观念是绝对错误,并且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一部好的动画,漫画,能够带给孩子们在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见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动力。
我们不应该把错误的、陈旧的观念灌输给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并且茁壮成长的孩子们!
中国动漫业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大闹画室》由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制成功,影片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片长12分钟。影片情节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简单,但是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艰难却倍加艰辛,欧美动画技术和资料的封锁,资金的极度缺乏,上百次实验摸索的探究…… 1926年万氏四兄弟终于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自己居住的亭子间里研制成功了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时仅距离美国动画电影之父温瑟.麦凯(Winsor Mccay)于1909年制作的世界史上公认的第一部象样的动画短片才十七年。万氏四兄弟还有两部动画,《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它们和《大闹画室》并称为中国最早的三部动画。
“中国式”动漫的开始
1.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
2.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
3.中国第一部黑白动画电影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
4.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
5.中国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片《神笔》(1956年)
6.第一部获“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
7.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
8.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
9.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
10.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
中国动画史上的十个“第一”
一部动画片,是如何诞生的?
一、脚本
脚本也就是剧本,通常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经过制作人和监督的磋商、讨论,由脚本家执笔撰写脚本。经过初稿、二稿等等不断修改,才最终形成决定版的脚本。
二、分镜
分镜可谓是影片成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头戏,分镜完成之后,从故事的剧情到每一个镜头的内容乃至人物的台词、背景音效都将被大致确定下来。
三、设计(人物设计、机械设计等)
以人物设计为例,如同字面的意思一样,人设的工作就是设计出剧中人物或者动物的外形,从身高、体型到表情、服装,事无巨细都得在这一步确定下来,以成为之后原画作画的参考与标准。
四、Layout
Layout即设计图,有时用L/O、L.O表示。Layout相对分镜来说更为详细、更为细致地表现出每一个Cut的内容细节,对分镜中提出的演出指示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每一个Cut的Layout通常由担当该Cut的原画师或作画相关人物绘制,有时也安排专人绘制。如果说分镜将影片分割成了一个个Cut,那么Layout又将每一个Cut分成了三部分:作画、背景与CG。
五、作画(原画、动画)
有了设定集、分镜集、Layout这些前期成果,原画师就可以开始原画作业了。正如前面所说的,原画师并不负责一个Cut里所有物体的绘画,Layout上交由原画制作的部分基本上都是人物、机体、爆炸烟尘等运动的物体。
六、上色
当动画这一步完成之后,作画环节就结束了,不过这时候的动画还只是一张张的铅笔线稿,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给动画上色。在如今的数字时代,动画稿需要一张一张地扫描进电脑,再由上色人员按照色彩设计与色指定事先确定好的上色方案进行上色。
七、美术
如天空、山川、大楼这样静止的背景一般交由美术部门制作,同原画一样,美术也是根据Layout的设计图开展工作的,不过不同的是,美术完成之后的背景已经是彩色的了,并不和动画图层一起交给“仕上げ”上色,而是直接进入后期处理。由于绘制、上色方式的不同,一个Cut中哪些是作画、哪些是美术有时是可以看出明显区别的。
八、CG
一般意义上的CG指的是“Computer Graphics”,也就是电脑绘图。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动画即使是手绘的部分,其上色及后期也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因此严格来说也算是CG。为了以示区分,业内将完全在电脑上生成的动画称为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动画,而最典型的CGI就要数3D CGI了。
九、摄影
在进行摄影之前,所有素材还仅仅只是一堆未经组合的图层,而摄影就是让这些静止的图像转变为运动画面的过程。
摄影这一用语源自赛璐璐时代,在当时,要将背景、前景、作画等图层合并制作成动画帧,需要动用下面这个叫做摄影台的庞然大物:
谢谢观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