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活动三 辨识媒介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带给我们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 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辨识媒介信息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成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你所接触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
1.每名同学搜集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活动设计
2. 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3. 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第一,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提高对可疑信息的敏感性。虚假信息往往以违背常识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以达成某种传播目标,或者说在编造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常识性的破绽。具备丰富的常识,熟谙常理常情,就比较容易对其“生疑”,只有“生疑”,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辨识”。
第二,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信息的出处、发出者的身份都能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真伪,出自政府部门、权威媒体等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是最有保证的。点击量并不能作为辨识信息真伪的指标,有很多假信息的点击量恰恰是很大的。要学会在“点击场”“言论潮”中保持清醒,查证、判别信息发出者、传播者的意图。
第三,要学会信息比对。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往往是多样的,某一个信息源发出的虚假信息,常能因其他信息源发出的不同信息而被揭露出来。特别是一些缺少权威信息源的媒介信息,对其进行信息比对是辨识其真伪的好方法。
第四,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虚假信息有一些常见的语言特征。例如,夸大其词,动辄说“惊天秘闻” “突发” “惊爆”;不提供信息来源,只是模糊地说“网友曝”“专家说”“外媒报道”;刻意煽动或迎合社会情绪,常说“了”“悲愤”“大快人心”;等等。
第五,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外部表现特征。巨大的网络点击量是很多虚假信息发出者追求的目标,因此他们常会用一些违法违规手段为自己的信息“火上添柴”。点击量、关注度增长异常的信息,阅读量很多而评论、点赞很少(或大量雷同)的信息,其背后往往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炒作,而这种疯狂炒作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虚假信息。
活动资料
古代“信息传播辨析”案例四则
1. 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选自《史记·周本纪》)
【参考译文】
褒姒不爱笑,幽王采用各种方法想让她笑,她还是不笑。幽王点燃传递紧急军情用的烽火并擂鼓,有敌人来犯就会点燃烽火。诸侯们都赶来了,却发现根本没有敌人,褒姒这才大笑起来。幽王想取悦褒姒,便多次为褒姒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相信(有敌人),更加不愿率兵前来。
2. 夔一足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参考译文】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辨别清楚,涉及人的传闻还必须用常理加以验证。鲁哀公问孔子说: “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从前舜想用音乐来教化天下,于是让重黎从民间举荐夔到宫中,舜任命夔为乐正。夔就正定六律,使五声和谐,使八风调和,于是天下完全归服。重黎又想向舜举荐精通音乐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之气的精华,是治政得失之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够使音乐和谐,用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
3.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参考译文】
从前曾参住在费这个地方,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宗族又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 “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神态自若地继续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能照样织布。不一会儿,一人又来告诉她说: “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下梭子翻墙逃跑了。像曾参这样的贤能之人,而他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但当有三个人怀疑曾参的时候,就使曾参的慈母也不能信任他。
4.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大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 “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参考译文】
庞葱即将陪同太子去赵国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信。” “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 “寡人有些怀疑了。”“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明明没有老虎,可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被当作了真事。现在邯郸离大梁比集市远得多,而非议臣下的人远远超过三个。希望大王能对此明察!”魏王说: “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上路,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不做人质回到了魏国,庞葱果然没能再得到魏王的信任。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