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4.人的性别遗传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生男生女是随时的,且机会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 通过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结合社会上对于二胎性别的关注,引起学生思考,同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生男生女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推进新课 1.像科学家一样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整理好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完成任务一找一找哪对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有明显差别?反馈学生观察结果,发现男性染色体的最大差异,明确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概念,以及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如此将染色体排序图转化为22对常染色体+XY或22对常染色体+XX,学生较易理解。 2.像科学家一样建框架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将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据以染色体排序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根据实际图像,分析生男生女均等的本质。再及时巩固完成任务二填写图解,评价填写。并通过一段小视频整理总结这部分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精子中的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与卵细胞的X染色体结合机会均等 是不是生男生女的机会也均等呢? 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解决问题: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呢?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如查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增加模拟实验的实验形式。转换问题,结合课本思考问题: (1)黑白棋子代表什么? (2)为什么要把棋子放到黑色袋子中?可不可以挑选棋子颜色? (3)两个袋子中分别拿一颗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什么过程? (4)为什么要模拟10次? 反馈评价以上问题。播放视频,展示这组学生的数据并分析,过渡到全班数据,体现大数据的意义,使结论更加准确。 4.像科学家一样分析 模拟的生男生女比例数据,样本量越大越是接近理论上的男女比例1:1,但实际数据并非如此,展示深圳市、广东省、全国的男女比例,说明重男轻女等社会问题引起了男女比例的不均衡。但数据显示男女比例有所下降,说明新时代人们的观念一直在改变中,也呼吁广大学生做正能量,科学的传播者,科普性别遗传的知识,推动形成男女平等、机会均等、消除歧视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他”也需要“她”! 学以致用 1.用知识来判断:既然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母亲一胎生了个男孩,二胎生女孩的概率就应该是100%,这种说法对吗? 2.用知识来推理:为什么这对双胞胎性别不同呢?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呼应开篇 资料分析——人的性别与基因有关吗?体现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自评总结 自我评价—— 我能回答开篇几个问题。 链接社会热点问题,共鸣自身经历,引起学生思考
板 书 设 计 7.2.4人的性别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