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则故事的教学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试梳理如下:
1. 成语: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不动声色、出谋划策、如实相告。
2.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的结构。起因:孙膑观察田忌赛马,发现了取胜之道;经过:田忌按照孙膑的方法赛马,取得胜利;结果: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受到重用。
3. 神态描写:田忌在赛马过程中的神态描写: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
4. 思维训练。田忌赛马取胜所用的思维方式:总体筹划,先舍后得。再找类似的思维训练题来训练。
课时目标:
1.能借助图示,了解常规的赛马方式。
2. 抓住 3--7自然段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高明之处。
4.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一下孙膑的高明之处。
2.默读课文 1--2自然段,看你能从中获取那些信息。(指名汇报,相机指导补充)
3.课件出示常规的赛马图,指名学生说出常规的赛马方式是怎样的?
4.想一想:根据常规的赛马方式田忌想一定赢,可能吗?(学生独立思考)
5.指导学生根据前面获取的信息小组内交流。(学生自由讨论)
6.全班交流汇报。归纳:不可能
7.相机引出文中田忌和孙膑的那番对话,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活动(指名汇报)
8.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3--7自然段,其他同学用心体会人物语气。
9.指名评价三位同学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气理解人物内心活动,体会孙膑的必胜信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0.田忌最后听取孙膑的意见了吗?齐读第 8·9自然段。 ----因为田忌很信任孙膑,所以田忌全听他的。
二、了解比赛过程,感悟人物特点
1.指名朗读第 10自然段,感受一下比赛场上的气氛。
2.通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这几个词,引导学生体会赛场上无论比赛双方还是观众都对这场比赛充满了期待。
3.比赛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并齐读。
4.出示课件:复习巩固句中“赢”字的书写,并板书。
5.田忌取得最终胜利,谁功不可没?相机板书:孙膑
6.从文中找出比赛经过的段落,用心读一读,看看这次比赛和常规的比赛方式一样吗?
7.指名根据你的理解到前面摆道具,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次比赛的经过。
8.质疑:孙膑为何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引导交流、指名汇报
9.其他的人只知道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孙膑却敢于打破这种常规,用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转败为胜。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10.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指名学生说)
11.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田忌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了)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做?
(我也会调换后两场马的出场顺序)怎样调换?
(齐威王用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中等马,还是可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
12.教师引导:孙膑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不但经过了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还把所有看到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才想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好办法,使得田忌反败为胜。通过以上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而且足智多谋的人)
13.教师小结:
孙膑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可贵的。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开始的胜负难料到最后出奇制胜的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历史上有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3.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思”和“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板书设:
16 田忌赛马
赢
认真分析 善于观察 合理安排
《田忌赛马》课后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一、成功之处。
1、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 “赛 ”,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田忌为什么能取胜。通过充分思考和讨论,学生明白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此基础上导入 “孙膑献计 ”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了解人物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
2、赛马前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田忌、孙膑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进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习,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如果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以图片、动画、放音乐的形式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既充实了教材的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环节没有照顾到学困生。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我的孩子表现用心。结果会导致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