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作业--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作业--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19: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些文明的扩张( )
A.推动了城邦国家的发展 B.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C.促进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
②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
③亚述一度征服埃及
④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3.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推动文明孤岛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文明的优势 B.军事力量的增强 C.文明的相互吸引 D.中央集权的建立
4.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B.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C.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官僚之间相互制约
5.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的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  )
A.埃及字母 B.腓尼基字母
C.拉丁字母 D.阿拉马字母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是 (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8.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
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 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
9.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B.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C.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促进了罗马文化的传播
D.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0.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要经国王批准。有时,总督人选也有例外,波斯国王会允许当地的统治者履行总督职责。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中央与地方间不存在矛盾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
D.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精髓
11.古代帝国与奴隶压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奴隶制的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有哪些?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人类学家博厄斯指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请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1.B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的扩张促进了统治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故选B;城邦国家的特点是小国寡民,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度的信息,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2.A本题考查学生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于两河流域下游,首次统一了两河流域,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①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体现了希腊文明的扩张,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属于罗马文明的扩展,②④错误,故B、C、D三项排除。
3.A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故A项正确。
4.C
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凭借强大的军队不断扩张,征服意大利后,又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海,故选B。
6.B结合所学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由22个字母组成,故选B;埃及字母、拉丁字母、阿拉马字母都起源于腓尼基字母,排除A、C、D。
7.B根据题干中“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可知这是通过暴力冲突的方式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是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故选B。
8.A
9.B
10.C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来源多样,体现了波斯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C正确;A说法错误,排除;行省制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波斯行省制度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排除D。
11.(1)来源:战俘。(2)影响:积极影响: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消极影响:外族奴隶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
12.示例 同意上述观点
观点:各地区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进步。
论述: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文化成果传入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欧洲的科技文化向近代转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欧洲崛起后,又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带有殖民扩张性,但推进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总之。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相互学习借鉴,才能共同发展进步。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