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21: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单选题
1.“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2.唐宋时期,城市居民户等的划分与缴纳房屋作为财产的税负有关,即房屋已经成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财产收入来源。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城市居民负担沉重 C.城市管理更加细化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3.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大河是村落形成的直接前提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4.四合院是北方的传统民居。对如图中的四合院建筑解读错误的是
A.此为砖木混合建筑 B.是明清时期的典型民居
C.受儒家思想影响,主次分明 D.属于复合式公寓
5.民居是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凝结,图1、图2、图3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突出特点是
图1陕西窑洞 图2北京四合院 图3福建土楼
A.尊重自然生态 B.彰显多元一体 C.强调等级法度 D.注重坚固实用
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8.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基层治理的低效
C.百姓税负的沉重 D.城乡差距的缩小
9.“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明镇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因军事驻扎而形成 D.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10.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B.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
C.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 D.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
11.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人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12.皖南某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下列关于该村落说法正确的是.
A.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 B.敬爱堂里有《唐肃宗宴官图》等木雕作品
C.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 D.村北的承志堂是一位清末盐商的私家宅院
13.如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唐朝 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北宋 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14.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1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到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大批市镇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明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等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支代城市发展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市镇的特点及其经济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宋代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材料二 宋代的主干力量来自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宋初,君主们大力发展科举以及太学制度,这使朝廷任用的很多宫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
---根据[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整理
材料三 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代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根据[德]库恩《宋代文化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B
6.B
7.A
8.A
9.B
10.A
11.B
12.A
13.B
14.A
15.B
16.(1)信息
(空间)西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江南地区、运河沿线、沿海明显增多。
(类型)相较于西汉,唐朝出现较多沿海港口城市
(数量)相较于西汉,唐朝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
说明
(空间)黄河流域开发较早,在汉代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来人口的南迁对同江南地区的开发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也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类型)随着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后,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出现了许多的港口城市
(2)特点: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主要位于江南地区;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意义:促进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农村传统经济结构,推动新生产关系的产生;加强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形成发达的商品流通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7.(1)举措:建立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相权;设枢密院主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2)影响: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形成发达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
(3)表现: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场不再被封闭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夜市繁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