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单选题
1.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2.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提高,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这表明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速
C.市场监管机制日益完善 D.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3.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青各庄,名唐青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A.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 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 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
4.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C.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5.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6.有学者在记述近代天津时提到:盖天津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
A.城市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人口增长推动城市扩张
7.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8.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
C.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10.在古代,旅游多是限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到了近代,旅游主体队伍日益驳杂和扩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在本国、本民族的疆土上游历观光,竟相憧憬并实践着跨海到异域畅游。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进行 B.思想解放的推动
C.国家政策的转变 D.交通成本的降低
11.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 D.消除交通拥堵现象
12.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
据此可知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 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 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13.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与诗中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通讯手段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进步
C.西式饮食的传入 D.大众传媒的更新
14.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青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 B.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
C.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 D.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15.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
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低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了10余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但不久即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诫恐终难振作"和“愚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次年建成,全长9.7公里,名唐胥铁路。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
材料二 1949一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公里,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公里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公里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的影响。
17.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沈阳市公交发展历程表
时间 历程
1907年 日本财团大仓祖把马拉铁道引至沈阳,是沈阳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共在沈阳运营18年。
1925年 奉天市政公所修筑有轨电车正式通车,8辆有轨电车全部从德国购进。
解放初 沈阳市的客运十分落后,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
1957年 电车线路达到7条,总长度57.6公里,营运车辆183台,其中有轨电车.143辆,无轨电车40辆。
1958年 至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居全国前列。
1975年 1951年,沈阳开始创办无轨电车运输,到1975年,无轨电车达到264辆。
1984年 全市公共交通共有线路48条,电汽车1042辆。
1990年 沈阳市公共交通联营公司成立,在国营公交空白区陆续开辟公交联营线路。
1995年 开通无人售票线路,新型中高档无人售票车和双层客车大量投入使用。
1999年 无轨电车全部退役,由“福莱西宝、黄海、沈飞、华龙”四种车型545台汽车所取代。“电改汽”使沈阳公交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2000年至今 面对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沈阳市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新增公交车2250台,使全市大公交车辆达到4357台,大公交线路达到119条。
——摘编自百度文库《沈阳公交发展与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D
6.C
7.B
8.A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B
16.(1)背景: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7.(1)特点:公交车从有轨到无轨;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公交线路和里程不断增加;由外国创办到本国自主经营;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私人逐渐参与公交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
(2)影响: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适应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利于沈阳的城市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缓解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