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测试卷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测试卷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5 10: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实验室中存放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有的图标是(  )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的是(  )
A.碘蒸气凝华成碘固体
B.木柴燃烧
C.木炭还原氧化亚铁
D.铁水铸成铁锅
3.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地球家园。以下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C.提高煤的开采水平,推广利用煤进行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5.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伴随着发光、发热
B.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C.图书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发生火险沉着应对,必要时拨打119
7.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关于自救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后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并可以隔绝氧气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8.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10.某同学查阅资料获取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2NaCl,2Mg+CO2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产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进入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煤转化成煤气——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用石油催化生产汽油——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环保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减少汽车尾气——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并使用太阳能等
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3.(10分)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
14.(12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化石燃料的消费会增加碳排放。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1 000 g煤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则燃烧________(填“天然气”或“煤”)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只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使用膜分离法把CO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过程中发生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xNH3CO(NH2)2+H2O,则x等于________。
(4)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16.(10分)如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8分)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
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1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8.(6分)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CH4·nH2O)。我国科学家对南海海域可燃冰的组成进行了精确的定量研究。
(1)测得该甲烷水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这种甲烷水合物中n的值是______。
(2)若有1 000 g该可燃冰充分燃烧,则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1. B 2. B 3. B 4. C 5. C 6. B 7. B 8. C
9.C 点拨: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A说法错误;燃烧属于化学反应,但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如自行车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说法错误;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故选项C说法正确;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D说法错误。
10.D 点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①说法错误;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碳是黑色固体,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故②说法正确;由2Na+Cl22NaCl,2Mg+CO22MgO+C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③说法正确;某些物质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故④说法正确。故②③④说法正确,答案选D。
11.B
12.D 点拨:本题运用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二、13. (1)天然气
(2)A
(3)2H2+O22H2O
(4)增大接触面积
(5)爆炸
点拨:(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2)煤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5)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弥漫的场所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14.(1)B、D
(2)煤;H2O
(3)物理变化;2
(4)CO2+3H2CH3OH+H2O
15.(1)CO;C+2CuO2Cu+CO2↑
(2)CH4;C2H5OH+3O22CO2+3H2O
三、16. (1)与氧气接触 (2)更环保 (3)C 
(4)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5)密封保存在冷水中
17.(1)B (2)C2H5OH+3O22CO2+3H2O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
四、18. 解:(1)8
(2)设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CH4·8H2O+2O210H2O+CO2
160 64
1 000 g x
= x=400 g
答:需要氧气的质量是4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