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工商界代表唐巽泽说:“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而且能够讲它要讲的话……”“这个划时代的会议”指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2.“北平站”“北平东站”的大字一夜都改成“北京站”“北京东站”了与这一改变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5.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美国作家约 托兰在《漫长的战斗》中指出:“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下列我国出兵朝鲜的目的中与此相一致的是( )
A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B援助朝鲜
保家卫国 D.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7.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建军节
C.国庆节 D.青年节
8.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一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永载中华史册的伟大历史时刻。下列关于这一时刻的研究资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B.学者著作中的有关开国大典的描写
C.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回忆录
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
10.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近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再做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1.“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这句话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价( )
A.西藏和平解放 B.开国大典
C.镇压反革命 D.政协会议召开
12.下表为四川省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授朝的胜利
13.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和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分别是( )
A.陈毅、克拉克 B.彭德怀、李奇微
C.彭德怀、麦克阿瑟 D.朱德、麦克阿瑟
14.对右侧漫画所描述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到1952年底,全国各地都完成了此事件
15.徐焰将军认为:“中国还是一个非常贫弱的国家,能够跟世界最强手较量,我们靠的是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是( )
A.重于求实、自强不息 B.忧国忧民、探索创新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16.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材料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某县土地改革前后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其他
土地改革前占有土地 百分比 37.6 12.8 34.2 11.9 3.5
人均 9.93 4.71 1.69 0.4 0.79
土地改革后占有土地 百分比 5.8 4.16 34.2 50.39 5.45
人均 1.52 1.53 1.69 1.54 1.51
材料二 1951年陈兴华《加紧生产 多打粮食》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2分)
(2)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
(3)为材料二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在经济领域我国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革?(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缅怀英雄】
材料一 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上抗美接朝战场,有些人魂断异国埋骨他乡。时隔六十多年之后,他们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踏上回家的路……
(1)抗美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请你列举出两个。从英雄人物的事迹中,你能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 (4分)
【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三 它(抗美接朝战争的胜利)雄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ー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2)抗美授朝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克拉克认为“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他对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5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美授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分)
【纪念反思】
材料四 以新闻和历史节目见长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50周年制作了一特别节目,该节目的开场白强调:“战争在3年的酷和严寒中续,画对不可预测的敌人,3.4万美军死亡、10万美军受伤、7140人成为战俘、8000多人失……”这些数宇只是美方目前愿意承认的数字,但也应该足以引起他们对这场战争的注和反思。
(4)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些数字应引起美国人怎样的反思呢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纪念这场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分)
19.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它是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道路走得格外艰难,人民在救亡图存中希冀着国家的富强,但是当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时,这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直到1949年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现代化建设终于开始了。
——《复兴之路》
材料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农民不仅大量购买牲畜、化肥、水车、新农具等生产资料,而且购置了大批布匹、肥皂、自行车、手电、书籍、纸张、药品等生活资料,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这对于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中国开始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毛泽东与共和国非常岁月》
(1)据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4分)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有利条件。(4分)
(3)从工业化角度分析抗美援朝的意义。(4分)
(4)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3分)
20.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10分)
答案
1-5CADDD 6-10CCBDD 11-16ACCADC
(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
地主占有土地骤减,贫雇农占有土地骤增,人均占有土地量相对均衡。
图片中的两位正在收割的农民充满成为土地主人的自豪感和丰收的喜悦。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18、(1)黄继光、邱少云。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不正确侵略朝鲜是非正义的行为,遭到世界人民的遗责;中朝人民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侵略战争不但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同样也伤害到自己。我们在纪念历史的同时·更多地应去感受历史,昭示后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19、(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料,农民购买力提高为工业化开拓了国内市场。
(3)为以“一五”计划为开端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利的建设环境。
(4)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20、.(1)题目:土地改革。
(2)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1950年冬到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通过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3)字数: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