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综合练习 (Word版,含答案)选择性必修一 (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综合练习 (Word版,含答案)选择性必修一 (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22: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于1979年7月1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0年第一次修正,2001年第二次修正,2016年第三次修正。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时废止。这一过程体现了现代中国法治建设
A.保障人权自由 B.完善法律体系 C.重视与时俱进 D.强化政府职能
2.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是在
A.1978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4.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 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229部 682部 7000余件 600余部 200余部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5.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简称《婚姻法》),1950年至1953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掀起贯彻《婚姻法》运动浪潮。该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B.使妇女获得选举权利
C.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 D.杜绝了买卖妇女现象
6.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使之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反映了
A.极“左”思潮仍在影响着我国司法工作 B.人民政府与敌对势力顽强斗争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 D.我国的政法工作逐渐走向完善
7.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几件大事。这些大事体现了
A.全国人大在宪法实施监督中的主体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C.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D.宪法在现代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8.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12年3月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中国正式宪法的性质
C.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9.下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简况表。材料说明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78至1992年 全国人大制订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999年和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2年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次将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侧重于民事法的建设 B.随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
C.已构建起完善的体系 D.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10.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下表是某全国道德模范的生平,此人是
时间 大事记
1927年 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1951年 参加工作,历任区、县领导,担任地委工作20年
1986年 退休后,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20年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
2010年5月 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特别贡献奖,10万捐献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捐献给大亮山林场
2010年10月 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A.钱学森 B.焦裕禄 C.杨善洲 D.黄大年
1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编纂
A.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意味着我国法律制度国际领先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披露,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
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 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
13.至2021年3月,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551件,行政法规659件,地方性法规15454件。这表明
A.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B.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C.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 D.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14.下图为2013年发行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传达了
A.科学精神 B.创新精神 C.奉献精神 D.改革精神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16.关于法律文献
材料1
第3表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2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
材料3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大意是: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弃礼从法,是末世之制。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4 民法典的编撰历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在50、60年代《民法典草案》的基础上第三次起 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 活跃。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政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 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进程加快。2017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 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依据材料1、材料2,分别概括《十二铜表法》与《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2)依据材料3,概括晋国对法律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条件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要求:分别就不同编撰历程分析背景,概括过程,最后阐述总体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列出的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四部“三毛”系列漫画作品。
①图中文字: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 ②图中文字:七万元、十万元
材料中有二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处,进行更正并给予介绍说明。(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D
7.D
8.C
9.B
10.C
11.C
12.A
13.A
14.C
15.A
16.(1)《十二铜表法》特点:注重保护私有财产;保留了大量古老落后习俗;法律至上;维护贵族利益。《法国民法典》特点:突出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2)变化:由贵族垄断变成向平民公开成文法。社会条件: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
(3)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起草民法典;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制定出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我国加快起草并于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认识: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与改革开放及其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
17.指出第三幅错,改正新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1949年中国解放,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第四幅漫画错误,改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说明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