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趣味导入】
漫画中的“一国两制”的内容是什么 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
【素养目标】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__,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祖国统一
邓小平
一国两制
3.含义:
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前提
(_________) 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_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 → 保持_________制度
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疑惑点拨】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以及自治区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和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背景:
(1)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2)“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一国两制
2.回归:
香港 澳门
简介
简介 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
行使主权,设立_______________ 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
到祖国的怀抱
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在完
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
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
百年国耻
祖国统一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 20世纪80年代针对香港问题,邓小平首先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2.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权。 ( )
3.1997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
( )
×
√
×
图文说历史
上图讽刺了清政府签订的哪一条约 香港哪一年回归祖国 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
答:《南京条约》;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
【国之痛——心酸的历史】
材料一 1553年,一支葡萄牙船队来到了广东沿海,这些人自称是进京的特使,要求登陆此地铺船舱里的货物,同时用重金收买时任广东的地方官,骗取信任,得到登陆澳门的许可。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火打劫,在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夺得澳门主权。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澳门与祖国分离的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侵略者的欺骗、趁火打劫;清政府的软弱;地方官员的腐败等。
培素养·合作探究
【国之策——伟人的智慧】
材料二 第一条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五条 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问题探究2:材料二反映了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该方针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求实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国之荣——成功的实践】
材料三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特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港版国安法”。
问题探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迎来“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的原因。
答: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制定通过“港版国安法”。
材料四 新华社广州2021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
口岸跨境电商作业场运营方发布的数据表明,从去年7月开
展跨境电商业务以来,该场站已运送逾2 200万个跨境包裹,
总货值逾59亿元人民币。货物在此清关后,5分钟可入境澳
门、15分钟运抵澳门机场、35分钟可达香港机场、55分钟内抵运葵涌码头。
问题探究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领域谈谈“港珠澳大桥”能正式开通的前提条件。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意义。
答:政治前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政治前提。经济前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现实意义: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快速发展。
锻能力·梯级训练
【知识达标】
1.(2021·漯河质检)某老师讲课ppt上有几个词语:“天才构想”“和平统
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是 ( )
A.“独立自主,友好交往”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制造这些
“遗留问题”的国家是 ( )
A.英国、美国 B.英国、西班牙
C.法国、葡萄牙 D.英国、葡萄牙
D
D
3.(2021·河南模拟)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英国
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希望不要再在治权问题上纠缠,不要搞成中国单
方面发表声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联合发表声明。”邓小平此话旨在( )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表明收回香港的决心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设定香港自治的底线
4.(2021·郑州质检)下图对联横批最恰当的是 ( )
动十二亿民情,濠江水沸;
湔四百年国耻,含浦珠还。
A.喜迎香港 B.澳门回归
C.申奥成功 D.实现小康
B
B
5.某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拟定一个名称,最合
适的是 ( )
名称:
内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D
6.(2021·郑州质检)邓小平在1984年6月会见香港访京团时说:“什么叫爱国者
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
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
们爱祖国,爱香港。”由此可见,邓小平认为 ( )
A.尊重历史是治理香港的前提
B.“港人治港”需遵循爱国原则
C.主权统一是香港繁荣的关键
D.“一国两制”的理论核心是爱国
B
7.下图是两张纪念邮票,邮票上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区管理制度。这二者的相
同点是 (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C.都由国家统一行使主权 D.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C
8.如图分别是1997年和201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生产总值柱状图以及1997年和
201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均GDP柱状图,这两幅图反映了 ( )
A.“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深圳与香港的联系日益加强
D.英国加大对香港倾销商品
A
【素养培优】
9.(2021·周口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中国历史八年级课本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 “母亲”又是指什么
答:澳门;中国。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 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
答: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答: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考体验】
1.(2021·荆州中考) 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
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A
2.(2021·常德中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
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
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C
3.(2020·河南中考)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
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
4.(2021·宜昌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
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
族的共同夙愿是 ( )
A.科技进步
B.民族团结
C.巩固国防
D.祖国统一
D
【阅读拓视野】
15世纪前后,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西欧国家,利用航
海方面的有利条件,开辟东方航线进行殖民掠夺和海盗骚扰。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商人来到澳门海面,贿赂广州
海道副使汪柏,要求上岸晾晒货物和贡品,汪未经朝廷批准,擅
自允许葡人在澳门上岸搭棚暂住,这是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历
史开端。澳门同胞在经历了与祖国漫长的分离痛苦之后,踏上了回归之路,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趣味导入】
上图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 我国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素养目标】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提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_______
_____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含义:在_____统一领导下,各_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国家
少数民族聚居
3.确立: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
一项_____________确定下来。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_____。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4.实施:
(1)1947年,_______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_____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_____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基本政治制度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蒙古
新疆
西藏
5.意义: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
文化权利。
(2)对维护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
二 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___________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
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历史和地理
2.措施: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意义)
政治建设 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和社会
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_________社会
经济建设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
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
水平日益提高
文化建设 重视_____________的保护与
发展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
发政策 建设大批项目,如_________等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
兴边富民
行动 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
民族加快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
的发展
民主改革
社会主义
少数民族文化
青藏铁路
【提炼升华】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措施与相应史实用线连接: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首次确定民族区域自治为
基本政治制度。 ( )
2.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 )
3..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
×
√
×
图文说历史
上图反映了国家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此项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除此以外,在文化建设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措施: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政策促团结】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立起来的。
答: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此政策。
培素养·合作探究
【宪法作保障】
材料二
问题探究2: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制定专门的法律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一宪法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答: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或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措施谋发展】
材料三 1952年与1998年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主要农牧业、工业发展对比表:
项目 1952年 1998年
农牧业 农业总产值(亿元) 31.20 3 210.50
粮食产量(万吨) 1 581.50 7 295.43
大牲畜总数(万头) 2 439.20 5 564.70
工业 工业总产值(亿元) 5.40 5 313.00
生铁总量(万吨) 0.90 701.73
钢产量(万吨) 0.06 632.80
材料四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2021年3月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为360名左右,远远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问题探究3:材料三中的对比数据说明了什么 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材料三、四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三中数据说明了1998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有了很大发展。原因: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人民的努力、国家采取优惠政策。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我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锻能力·梯级训练
【知识达标】
1.1957年周恩来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
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
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材料旨在表述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实施的 (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A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C.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C
3.(2021·周口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宪法的规定 (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A
4.(2021·新乡质检)“在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全国必须统一,但要
注重研究民族的特殊性和地区的特殊性。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照顾到少数民族
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要基于( )
A.民众意志 B.革命形势
C.具体国情 D.国土面积
5.(2021·郑州质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
“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归化族”“西番”改为“俄罗斯族”“普米
族”等。这反映了新中国实行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文化的保护
C.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D.西部大开发战略
C
C
6.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
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
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 ( )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促进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D
7.(2021·河南模拟)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
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
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说明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
B.政府采取优惠政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C.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D.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C
8.20世纪末至今,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涌现出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一现象
得益于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民族地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开始向内陆渗透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D
【素养培优】
9.2021年是西藏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在北京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云上边会于2021年3月9日举行。来自境内外有关减贫和文化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云端,研讨西藏的脱贫攻坚及文化保护工作。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协议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答: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取得历史性跨越的原因。再根据所学写出其他几个民族自治区名称。
答: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项目是为了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与该项目相关的国家战略被称为什么战略 图一、二所示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答:战略:西部大开发;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答: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
【中考体验】
1.(2021·滨州中考)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
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2.(2021·天水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A
3.(2021·东营中考)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
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C
4.(2021·广东中考)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
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
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D
【阅读拓视角】
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为加强
对西南边疆的管理,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
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
战争、设置管辖、册封、和亲、会盟、互市等方式。新中国
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
原则,确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
【一言概要点】
民族团结
1.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__、巩固祖国
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共同富裕
奠定了基础。
2.目前,全国已设立_______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_____自治区5个自治区。
3.国家采取许多_____政策,给予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民族地区发
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内蒙古
西藏
优惠
西部大开发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
国家统一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
“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制度,同时
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
的自治权。
3.“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_____年__月__日香港回归;_____年___月___日澳门回归。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1997
7
1
1999
12
20
祖国统一
6.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_
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7.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即“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___,共
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三不
隔绝
九二共识
一个中国
主题一 我国三种“特别区域”的比较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是因为中国确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第一……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第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国家,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御外侮……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坚实基础。
——国家民委党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深探究·主题通关
材料二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写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建立的一个自治区名称。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国家统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任意一个即可)。
(2)材料二中“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说明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答:邓小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或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经济特区的“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4)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启发:①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探究总结
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
别 设立区域 港澳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
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主题二 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请依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答: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材料二 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香港媒体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2) “天才创造”是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 请举例说明这一“天才创造”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答:“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摘编自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答: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答: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探究总结
类型一 主题归纳型选择题
典题示例:
(2021·广州中考)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下列内容,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洗雪了百年国耻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能力·技法点拨
【解题方法】
①含义:此类题目给出一组图片或文字材料,图文材料中包含若干信息,然后归纳反映的主题
②技法指导:首先依据所提供的信息,确定信息所反映事件,然后,从宏观角度,归纳总结出事件的共同之处,最后辨析备选项进行验证 题干中的时间描述的事件分别是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答案:B
【精选实练】
1.(2021·周口质检)下面是某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
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
2.(2021·濮阳质检) 如下图所示内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1990年,“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对外开放
C.外交事业发展 D.祖国统一
D
类型二因果型选择题
典题示例:
(2021·安徽模拟)一开始英方说,英中关于香港回归的协议上,只说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并没有规定几分几秒的具体什么时间。而中方则据理力争,说7月1日就是从零时零分零秒开始的。中方据理力争的理由是因为它涉及 ( )
A.中国人守时诚信的品德 B.国家实力与威信
C.中国人规范严谨的原则 D.国家主权和尊严
【解题方法】
①含义: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②技法: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的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香港问题是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中方据理力争到零时零分零秒,反映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国家实力与威信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之一;严谨和诚信与题意无关
答案:D
【精选实练】
1.(2021·山西模拟)下面图表数据来自2019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
就的取得得益于 (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预计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 400亿元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预计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1%
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
全年植树造林112.5万亩,消除“无树户”8.32万户,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14%
D
2.(2021·河南模拟)20多年来,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单列港澳
专章,到支持香港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到加入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香港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这主要得益于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香港毗邻深圳经济特区
C.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共30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趣味导入】
在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基础上,习总书记强调两岸血脉相连是与生俱来、浑
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而且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台湾与大陆割裂开来,这也正
是两岸能够共同前进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海峡两岸处于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目标】
理新知·自主学习
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2.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时间 措 施 影 响
197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_____
_______的炮击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_________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___________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_
_____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
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金门
和马祖
走向缓和
“三不”政策
隔绝
状态
时间 措 施 影 响
1992年11月 “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__,共同
努力谋求_________”的共识,即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 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_____,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
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
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11月 习近平同_______会面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连战
马英九
一个中国
国家统一
二 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
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
(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
时举行“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三通
史实连连看
将以下内容与相应实践用线连接:
思维对对碰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缓和了两岸关系。( )
2.“九二共识”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 )
3.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连战,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 )
√
×
×
图文说历史
【疑惑点拨】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
如图,被等待的“孩子”应是哪一地区 导致它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答:台湾地区;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
【政策引领】
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构想有何新发展
答:由主张军事武力到和平商谈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培素养·合作探究
【决策保障】
材料二 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问题探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个中国原则。
【交流互鉴】
材料三
问题探究3:图一中海基会、海协会就两岸问题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两则图片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
答:共识:“九二共识”。
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现状: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系、交流日益密切。
【前景展望】
材料四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贸易总额
(亿美元) 台湾来
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
赴台人次
1978 0.46
2001 323.4 3 440 306 122 198
2004 789.3 3 685 250 144 526
问题探究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答两点) 谈一谈今天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阻碍因素:“台独”分子企图分裂国家;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锻能力·梯级训练
【知识达标】
1.“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
方针是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注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A
2.(2021·郑州质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
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
在对台问题上( )
A.通过“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
B.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C.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决策推进祖国统一
D.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B
3.标志着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
化的是 (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A
4.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辜汪两老先后去,
九二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
是因为“九二共识” ( )
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
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A
5.(2021·南阳质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
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
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前提是 ( )
A.三民主义 B.军事力量强大
C.一个中国 D.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C
6.(2021·漯河质检)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
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B
7.(2021·鹤壁质检)“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
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
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
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彰显了民族亲情 D.发展了“九二共识”
C
8.(2021·郑州质检)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
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
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这说明 ( )
A.“九二共识”深入人心
B.祖国统一,人心所向
C.两岸“三通”往来密切
D.两岸经济蓬勃发展
B
【素养培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课本
材料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材料四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史上哪个条约使台湾与祖国分离数十年 什么事件标志着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答:《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区旗,并说出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成立的时间。
答:图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成立于1997年7月1日。图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成立于1999年12月20日。
(3)材料三中的“一个原则”“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
答:一个中国;九二共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海峡两岸的经贸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意思正确即可)
【中考体验】
1.(2021·百色中考)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
共识”。这个共识是 ( )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D
2.(2021·贺州中考)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
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
础是 (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A
3.(2021·新疆中考)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
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C
【阅读拓视野】
1861-1865年林肯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将美
国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联邦制国家,不但维护了国家统
一,而且加强了国家统一。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南北战争是美
国建国的第二步,重塑了美国的国家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党
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
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