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与体验,理解透视现象及其基本特征;学习运用“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透视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3.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布置学生手工制作书上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透视框,教师准备教具、教学课件等
活动2【导入】游戏导入
观察·感受·体验
创设游戏:教师画大家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面电视机,再把刚画的平面的电视机画成立体的,并提问同学喜欢那一种电视机,由此引入新课。
2.出示课题,并板书带读课题。
活动3【讲授】课堂发展
1.欣赏·感受·体验
结合教材的范图了解“斜线法”、“垂线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利用我来挑战:画一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且由此引出透视规律。
观察·发现· 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成角的高楼、生活中的照片等,从实景中用帮助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等、近实远虚等透视现象。
引导学生用课前做好的透视框,实践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通过做实验比较等方法帮助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原理。
观察《林阴道》和《凳子和鞋》两幅作品,从名作中对比两种透视现象,巩固刚才所学到的透视原理,并欣赏同年人学生作品,激起其表现欲望,为学生画画作铺垫。
教师示范、明确作画步骤。
(1)观察对像
(2)了解透视
(3)构图打型
(4)前后空间关系
自主·合作·表现
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可选择用线的穿插、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或两种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活动4【活动】反思评价
选形象和透视较准确,和不准的作业来评价。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并帮助画不好的同学找出原因,给予肯定和支持。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
课后预习,(灯光下观察某一物体,观察其明暗投影)探索明暗、投影法在画立体感空间感的方法的运用。
2、找一找、并画一画家里或小区里的物体。表现出它们的立体感、空间感,然后让爸爸、妈妈评价并打上分数。让你更多人分享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