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 16课《奇妙的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妙的图形》这节课是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 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图文并茂,能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奇妙的图形,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创作简单巧妙的奇妙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并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中,由浅入深地感受一下奇妙的图形是怎么一回事,分析这些图形的创作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掌握创作方法,并能创作出有趣的奇妙图形来,进而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妙图形,生活中离不开奇妙的图形,因为奇妙的图形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课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学段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观察奇妙的图形,了解图形的奇妙之处,同时感受不同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让学生掌握几种创作奇妙图形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并进行奇思妙想,从而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图形。
重点:
了解图形的奇妙之处,感受不同的思维方法。
难点:
学生掌握几种创作奇妙图形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搞笑电影《美人鱼》片段,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的美人鱼图形和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奇妙的图形》。
环节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欣赏 2000多年前汉代的年画《五子十童图》,并提出问题:
1、画中有几个小孩?
2、为什么看上去是五个小孩,却能数出十个小孩?3、再观察一下图中小朋友哪里被重叠在一起了?
接着又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和平的面容》、心理学家埃德加鲁宾的作品《鲁宾杯》,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并提出问题:以上的绘画作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一些图形变得很奇妙? 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进行讨论,我会适当的给出一些提示,鼓励每位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进而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共用重叠、联想替换、正负组合。
可以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奇妙图形的创作,其中联想替换会结合实物展示。
环节三:动手实践、运用新知美术课堂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创作过程。
(一)欣赏大师作品,利用共用重叠、联想替换、正负组合等方法进行范画展示。
(二)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三)示范难点。
(四)出示作业要求,播放优美音乐。
环节四: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比一比那些学生画的又快又好?那些学生画的有创意?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课后延伸
我会播放一些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看这些物品经过我们的奇思妙想,就会变成奇妙的图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奇妙图形,因为奇妙的图形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
课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感受:在示范范画的准确性还可以再细腻些,作品评价的时间仓促有点简单,同时要在教学中对那些认真或者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更加热爱美术课。 学习美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