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 9课的一篇课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处于本册第四个童话专题中,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的语言讲述了“我”在观察枫树上喜鹊一家时开心的事,表现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直抒胸臆,4次使用“喜欢“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深。课文想象十分丰富,在“我”的想象中,喜鹊一家的叫声是在教拼音字母和看日出,在现实和想象的交织中展开与喜鹊心灵的交流,营造出了一个纯真的童话世界。本课难点为对课文中情感的感知理解和联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生字新词的学习仍然是本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 9 个二类字,会写“伞、母”两个生字。
2.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标注不熟悉的字词,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2.教师准备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讲一个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激起学生对在生活中有关这类场景的回忆,激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标注自然段序号,注意带拼音的字及预习时不熟悉的字词。
2.出示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
(1)指名读(带拼音)
(2)开火车读(不带拼音)师择机指导。
三、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第 1-4 自然段,找出带有“喜欢”的句子,想一想喜欢的是什么。
围绕四个含有“我喜欢”的句子展开学习。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学生回答第 1 个带有“喜欢”的句子,引发思考:
“我”喜欢的是什么?
(2)运用抓关键词、创设情境补白想象的方法,指导读好第 1-3 句,读中感受“我”很喜欢枫树。同时指出比喻的修辞手法。
(3)随文识字象形文字“伞”,生找出书写要点,师指导书写,及时评价。
(4)学生回答第 2 个带有“喜欢”的句子,师指导读,感受“我”对喜鹊窝喜欢极了!
2.学习 2-4 自然段。
(1)学生回答第三个和第四个带有“喜欢”的句子。
学生交流:我还喜欢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2)学习写喜鹊阿姨部分,抓“说话”猜语言,读中感受“我”对喜鹊阿姨的喜爱和逐步亲近。
(3)学习写喜鹊弟弟部分,读中感受“我”对喜鹊弟第的喜爱和逐步亲近。带着情感齐读第 1-4 自然段。
4.默读第 5 自然段,思考:我看见了什么?
(1)抓住关键词“看见”回答问题。关注标点“......”发挥现象其他喜鹊一家可能做的事情。
(2)随文识字象形文字“母”,生找出书写要点,师指导书写,及时评价。
5.学习 6-8 自然段,师生对话演读“学拼音字母”情景
(1)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拼音字母的场景,指导学生注意两个角色的语气。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6. 学习 9-13 自然段,小组合作演读“看日出”情景(1)指出课文中“渡口”“渡口对岸”“山岗”在图片中的位置。
(3)生生自由组合合作演读。注意动作和话里的标点符号。师择机指导。
(4)进一步感受“看日出”情景的快乐,齐读第 13 自然段。
四.延续情境,读中学写
1. 师描述情境:有一天,你看到喜鹊一家吃虫子的情景呢,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
2.学生尝试写。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汇报成果,师做适当评价。
五、小结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场景,每个人都是有丰富想象力的小小童话作家。
《枫树上的喜鹊》评测练习
发挥想象,思考喜鹊弟弟和喜鹊阿姨可能在说什么?
(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
学生基本都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按要求完成练习,个别学生需要注意标点的对应,总体效果良好。
《枫树上的喜鹊》课后反思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
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和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具。
现做以下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引导为辅,在读中悟请,我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学习成果较好。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我抓住带“喜欢”句子核心开展课文前半部分的教学活动,学生成果展示良好。对于课文后半部分的学习我使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体悟情感,在情感丰沛思维已经打开的情况下及时开展评测练习,效果良好。
在生字教学中,学生对于象形文字并不陌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涉及,这次使用效果良好,但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对于生字的写字要点的敏感性较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