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09: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梳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从上往下送。
B.秦伯说,与郑人盟:yuè;通“悦”,高兴
C.失其所与,不知:zhì;通“智”,明智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shù;防守
E.共其乏困:gòng; 共同,一起
F.若不阙秦,将焉取之:jué;侵损、削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失其所与,不知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子犯/请/击之 D、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⑨/⑦⑧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
6、下列各句“子”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语不能早用子 B、子犯请击之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D、子亦有不利焉
7、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 今: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古: 今: )
③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古: 今: )
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古: 今: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 今: )
8、下列句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有( )
A、是寡人之过也 B、吾不能早用子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F、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楚王名)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的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这两座城池。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王说道,与郑国人结盟
10、《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     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     所作。是一部为《春秋》作传的书,又称《      》或《 》,和《        》、《        》合称“春秋三传”。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且贰于楚也( ) 2.晋军函陵( )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 4.夜缒而出 ( )
5.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6.越国以鄙远( )
7.若不阙秦 ( ) 8.唯君图之 ( )
9.行李之往来 ( ) 10.吾其还也 ( )
11. 朝济而夕设版焉。( ) 1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13. 何厌之有? ( ) 14. 失其所与,不知。 ( )
三、问答题:(用原文回答)
1. 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是什么?
2. 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秦伯退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晋文公为什么又要撤退?
5、烛之武说秦伯,说了四点理由。请用四句话概括,越简洁越好。
①                     ②                       
③                     ④
四、课文翻译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弗听。后秦伯伐晋。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 ”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 ”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 ”遂去之。秦获晋侯以归。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
(节选自《左传·僖公》,有删改)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奚,奚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 ”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十五年,晋兴兵将攻秦。缪公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缪公与麾下驰追之,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注],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 齐宿:斋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
C.右,即“车右”,又称“骖乘”,指古时乘车在御者右边陪乘的武士。一般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
D.我国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所以用干支纪月即五年一个周期。文中“壬戌”属干支纪日,“九月”则属序数纪月。
3.根据所学知识及文本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原之战——因为晋惠公背信弃义,于是秦穆公在公元前645年兴兵讨伐晋国,晋国率军抵御,双方在韩原展开激战,史称韩原之战。
B.穆公亡马——三百名忠勇之士为了报答当年秦穆公杀马不责和食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时,帮助秦穆公反败为胜。
C.泛舟之役——秦国调集船只,满载粮食,从都城雍城出发,经水路转陆路再转水路,到达晋国都城绛城。运粮船只从秦都到晋都,几百里路途首尾连接,络绎不绝。
D.夷吾桎梏——夷吾被囚禁在秦国。秦穆公下令全国斋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来祭祀天帝,后来因周天子求情,穆姬又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过一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2)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
5.秦国俘获晋惠公,在庆郑看来晋惠公是咎由自取,请简要说明晋惠公都有哪些过错。(3分)

答案:
一、1.E 2 .C ( A已,同“矣” B、知,通“智” D、共,通“供” ) 3、
4、A (BCD词类活用) 5、A 6、B(晋国大夫狐偃的字)7、行李: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卑鄙:身份低微目光短浅 ,今义行为品质低下 / 涕:眼泪 ,今义鼻涕
交通:交错相通,今义道路交通 /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8、BDF 9、B 10、编年体 ,左丘明 ,《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春秋谷梁传》)
二、 1、怀有二心 2、 驻军 3、派遣 4、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而下送 5、已经 6、以……为边邑;远地,指郑国 7、使侵损、削减 8、考虑 9、出使的人 10、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11、渡河;修筑防御工事 12、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假使没有 13、满足 14、结交,亲附
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阙秦以利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亡郑利晋害秦,存郑可为东道主,晋国史例无信用,晋国贪得无厌
四、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五、1.B“其人心”是“知”的宾语,应在“心”后断开,排除A、D两项;“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与“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是对称结构,“安其教训”后不能断开,排除C项。
2.A“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传》是我国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3.D“穆姬又以死相逼”错,由原文“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可知,穆姬是穿着丧服光着脚向秦穆公请罪,不是以死相逼。
4.答案(1)在这时,岐山下偷吃过秦穆公良马马肉的三百人驰马冲击晋军,晋军解除包围,于是使秦穆公脱身,反而活捉了晋君。
(2)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过良马马肉如果不喝酒,是会伤人的。
解析(1)于是:在这时。驰冒:驰马冲击。脱:使……脱身。生得:活捉。
(2)以:因为。畜产:畜产品的总称,这里译为牲畜。闻:听说
5.答案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违背占卜,不用贤才。
解析通读原文可知,在韩原交战时,晋惠公驾车的小驷马陷于泥中盘旋而不得出,晋惠公向庆郑求救,庆郑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于是就离开了。“愎谏违卜”这句话是庆郑针对前面几件事而说的,“愎谏”是针对“卖粮”与“乘马”之事而言的,由此可见晋惠公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违卜”是针对“卜右,庆郑吉,弗使”这件事情而言的,由此可见晋惠公违背占卜,不用贤才。
[参考译文]
僖公十四年冬季,秦国闹饥荒,派人到晋国求购粮食。庆郑说:“背弃了别人的恩惠是不讲亲近之情,对他国幸灾乐祸是不仁,过分吝惜自己的东西是不祥,激怒邻国是不义。这四种德行都丢失了,靠什么来保护国家呢 ”虢射说:“皮都没有了,毛将长在哪里呢 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实力增强,还不如不给。”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遇到祸患谁来救济 不讲信用就会发生祸患,失去援助必定灭亡。这是固有的法则。”晋惠公不听。后来,秦穆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对待他们 ”庆郑回答说:“是国君让他们深入的,还能怎么办 ”晋惠公说:“出言不逊。”占卜担任车右的人选,庆郑最好,晋惠公却不用他。晋惠公用以驾车的小驷马,是郑国进献的。庆郑说:“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所产的马驾车。因为它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训练,熟悉本国的道路。任凭你怎样驾驭它,无不如意。现在用他国出产的马驾车去打仗,等到它一害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驾车人的意愿相违背。进退不得,不能与敌人周旋。国君一定会后悔。”晋惠公不听。壬戌,在韩原交战。晋惠公驾战车的小驷马陷于泥中盘旋挣扎而不得出。晋惠公向庆郑呼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背占卜,本来就是自求失败,又为什么要逃呢 ”于是就离开了。秦军俘获了晋惠公后回国。十一月,晋惠公回国。丁丑,杀庆郑然后进入国都。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伯又赠给晋国粮食。
(《左传·僖公》)
晋国大旱,来秦国求借粮食。丕豹劝秦穆公不要借给他们,趁其闹饥荒而讨伐晋国。秦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歉收丰收交替出现,(谁都难免碰上灾荒,)不可不借。”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国君,但他的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最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最终借给晋国粮食。用船载车运,从雍到绛络绎不绝。十五年,晋国举兵将要攻打秦国。秦穆公亲自去迎战。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会战。秦穆公与其部下奔驰追赶晋军,反被晋军包围。晋军攻击秦穆公,秦穆公负伤。在这时,岐山下偷吃过秦穆公良马马肉的三百人驰马冲击晋军,晋军解除包围,于是使秦穆公脱身,反而活捉了晋君。当初,秦穆公丢失了良马,岐山下的农民把马抓住一起吃掉的共有三百多人,官吏追捕到他们,要依法处置。秦穆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过良马马肉如果不喝酒,是会伤人的。”于是全部赐酒并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人听说秦军要迎击晋军,都请求随军前往,去了正好碰上秦穆公处于困境,(他们)又个个冲锋拼死力战,来报答偷吃马肉而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晋君而归,在国中下令说,“大家斋宿,我将用晋君来祭祀天帝”。周天子听说了,说“晋君与我同姓”,请求赦免晋君。夷吾的姐姐也是秦穆公的夫人,夫人听说了,也穿上丧服光着脚,对秦穆公说:“我连自己的兄弟也不能救,唯恐有辱于您的命令。”秦穆公就与晋君盟誓,同意放他回去,换了上等房舍供他住,并用七牢的规格来宴飨他。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
(《史记·秦本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