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5 16: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A.Zn B.Al C.Ag D.Fe
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3.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4.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溶液 D.CuSO4溶液
5.将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
A.R>Cu B.R>Fe C.Zn>R D.R>Ag
6.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锌两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7.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Y Z X B.X Z Y C.X Y Z D.Z Y X
8.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性能完全相同
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9.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
A.Cu B.Ag C.Zn D.Hg
10.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11.收藏家收藏清末的铝器,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12.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3.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14.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5.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镁 C.锌 D.铜
16.下列金属不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A.银 B.锡 C.铝 D.镁
二、综合应用题
17.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钢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钢的含碳量。
(2)2021年初,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台3.35米直径的铝锂合金运载火箭大型贮箱工程样机,有望显著提升火箭运力。铝锂合金的密度比钢铁要___________,硬度比纯铝要___________。
(3)为回收含Fe(NO3)2、Cu(NO3)2、AgNO3的废液中的Ag,制定实验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除水、AgNO3外,滤液C中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___________。
④如果将步骤I中的Cu原子换成同样个数的Fe原子,则最后得到的Ag的质量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因为___________。
18.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刚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刚、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这主要因为合金比纯金属________。
A 硬度大、耐腐蚀 B 硬度小熔点高 C 熔点高、耐腐蚀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请写出丙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3)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①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I、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③请写出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___;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有可燃性的单质气体,若消耗21g锂,则生成的单质气体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
19.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
(1)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盐酸浓度越大,密度越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对比两曲线,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_______b曲线所用盐酸浓度(填“大于”或“小于”)。
②a、b对应实验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两实验镁条消耗的溶质质量相等
B a对应实验盐酸一定过量
C a对应实验达到的最高温度比b对应实验高
D 较长时间后,a、b曲线重合
(2)将10g含镁48%的镁铝合金(不含其他元素)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完全。
①该合金中镁消耗硫酸的质量最多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②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是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20.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选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______
(4)若用图2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
(5)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21.(1)某工厂欲从只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①操作a名称是______。
②写出流程中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②C→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D的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______________。
2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 观察颜色 B 加稀盐酸 C 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稀硫酸的质量逐渐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
(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填“1”或“2”)更合理.
2.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27.6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
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左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C 198.0 205.2
D 221.0 225.4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
②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该碱式碳酸铜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
③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 “y”____、“z”____的值分别会怎样(选偏大,偏小,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B
6.B
7.C
8.D
9.C
10.D
11.D
12.B
13.A
14.B
15.B
16.A
17.(1)高于
(2) 小 大
(3) Cu+2AgNO3=Cu (NO3)2+2Ag Cu (NO3)2 设加入铜的质量为x
解得x=12.8g
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12.8g
不会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1个铜原子生成2个银原子,1个铁原子生成2个银原子,铜和铁是等效的,所以最终都得到2个银原子
18. A 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片、稀盐酸 银、锌 过滤 反应掉固体A中的锌,得到银单质 3克。
19. 大于 ACD 19.6g 0.98g
20. 长颈漏斗 AD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21. 过滤 CuO 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
22. Al Fe Cu Fe+CuSO4=FeSO4+Cu A 减小 2Cu +O2+2H2SO4=2CuSO4+2H2O SO2 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将B中残留的气体赶到CD装置 20.4g 46.4% 偏小 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