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单元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美国第一位非洲黑人裔总统——奥巴马及其一家人。
他是一个混血儿,1961年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州的檀香山,父亲是来自非洲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
(1)复习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方式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结果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相关概念: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可具体分为对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认同,如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的认同。
族群是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殖民扩张
很多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印第安人锐减。
原因:
非洲黑人大增。
原因:
影响:对非洲:
对美洲:
欧洲白人大增。
开始买进非洲的黑人,作为奴隶在美洲种植园劳动
罪恶的“三角贸易”由此开始
人数锐减
种植园劳动力不足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欧洲的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美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及原因:
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屠杀、奴役、天花等传染病。
⑵黑人奴隶数量激增:黑奴贸易。
⑶白人数量大增:新航路开辟,欧洲人的到来。
(4)混血人种占主导
使非洲损失了大约一亿人口!
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影响: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殖民扩张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葡、英、法等欧洲国家在美洲开始殖民扩张掠夺、屠杀印第安人。
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矿山提供劳动力。
很多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印第安人锐减。
原因:欧洲殖民者的扩张、掠夺、屠杀、奴役;
欧洲传到美洲的传染病。
非洲黑人大增。
原因: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
影响:对非洲:改变了人口结构,失去了大量劳动力,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
对美洲:黑奴为殖民者的种植园、矿山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欧洲白人大增。
印第安人大屠杀,16-19世纪。西、葡、英、法、美等,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了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黑奴贸易
在美洲的黑奴
很多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现状 在美、加:
在西印度群岛国家:
在拉美:
美国第一位非洲黑人裔总统奥巴马及其一家人
学思之窗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墨西哥城三文化厂场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思考:该广场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深意?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
现代化建筑
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欧洲白人、非洲黑人激增),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渐成美洲主要居民。
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现状 在美、加:白人占大多数,
美国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
在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占多数。
在拉美: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较多,但很少过半。
材料: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思考】葡萄牙男性的这种行为对美洲大陆的族群构成产生了什么影响?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使美洲的族群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出现新的族群;
(2)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3)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殖民扩张和族群变化产生的影响
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
1786年,英国宣布,将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流放到澳大利亚。
19世纪时,因工业革命对原料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
19世纪中期,在澳发现了金矿,……业发展起来。
大洋洲人口结构、文化的改变 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而锐减。
越来越多的英国等欧洲人来到澳、新,19世纪中叶,……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二、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
19世纪时,因工业革命对原料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19世纪中期,在澳发现了金矿,采矿业发展起来。
大洋洲人口结构、文化的改变 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而锐减。
越来越多的英国等欧洲人来到澳、新,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二、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塔斯马尼亚州,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主要包括主岛塔斯马尼亚岛以及周围许多沿海小岛,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出现的背景 19世纪初英美等禁止……,殖民者寻找新的……。
19世纪中叶,清朝被迫允许……。
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苦力贸易:与“黑奴贸易”近似,指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充当苦力,殖民者常迫使华工签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之前的“运输费”,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被称为“苦力贸易”。
华工开发美洲 在美国:参与加利福尼亚……开采、……铁路修建。
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有成千上万华工。
华工开发大洋洲 参与开采金矿等矿山,种植园劳动等。
华工开发美洲、大洋洲的影响 留下来的华工因相同的文化、生活习惯,常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些唐人街。
传播着……,促进了……。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出现的背景 19世纪初英美等禁止奴隶贸易,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19世纪中叶,清朝被迫允许华工出国。
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苦力贸易:与“黑奴贸易”近似,指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充当苦力,殖民者常迫使华工签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之前的“运输费”,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被称为“苦力贸易”。
华工开发美洲 在美国:参与加利福尼亚金矿开采、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
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有成千上万华工。
华工开发大洋洲 参与开采金矿等矿山,种植园劳动等。
华工开发美洲、大洋洲的影响 留下来的华工因相同的文化、生活习惯,常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些唐人街。
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集聚在船上的华工
华工在厦门、澳门、香港等地集中后再被装船外运,船上条件很差,途中死亡率超过30%。
太平洋铁路 (1863-1869年修建)
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阻碍,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汽车、飞机还未发明,从纽约到旧金山乘船绕行南美洲至少需要6个月(修通后只需7日)。
穿行在内华达雪山中的中央太平洋铁路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
在内华达山脉山脚下,开挖布鲁默深槽是1865年初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后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在合恩角绝壁上开凿的铁路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唐纳关隧道
中央太平洋铁路施工工地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营地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1865年底到1866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时达14米,但资本家仍责令工人施工。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约907.2公斤的华工尸骨。
通车盛典的照片,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墓地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
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近代华工大批出国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①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
a.清政府在经济上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无以为生,被迫出国逃生。
b.鸦片战争后,几次革命斗争失败,使一批人为逃避政治迫害而到海外移居。
②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掠夺
a.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生计而出国。
b.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
c.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开发殖民地和国内资源,急需大批劳动力,尤其是黑奴贸易被禁止后。
(2)影响
①近代数百万的华工被掠夺出国,他们大多在海外诸国过着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
②华工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③华工以其智慧和特长传播了农业、工业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对近代社会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其后代华侨为近代中国革命事业、家乡事业作出了努力,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结】近代人口迁移及对人口、文化的影响
别类 时间 背景 方向 影响
欧洲移民 16世纪初开始 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 美洲 大洋洲 改变了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
在北美和大洋洲,白人成为主要居民
形成欧洲文化占主导、融合各种文化的新文化
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非洲黑人 16世纪开始 殖民扩张 贩卖黑奴 美洲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非洲文化传入美洲
华工 19世纪中叶 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美洲 大洋洲 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结】近代人口跨地域转移的特点
分类 特点
原因
迁入地
迁移方式
规模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受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从宗主国向殖地民地和附庸地迁移
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美洲和大洋洲)
欧洲的移民大部分是主动的
非洲和亚洲的移民多是被迫
引起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带来新的文化认同
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推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