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的原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的措施,通过利用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方法相关的学习情境素材,让学生理解灭火措施背后所涉及的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节。课题内容的内容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可以通过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生在日常生活早已经接触到了燃烧的现象,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一些灭火的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又接触到了木炭、红磷、硫、铁丝等物质的燃烧,而且还知道不纯的可燃气体遇明火会爆炸。通过前面大量的实验探究,学生也多次感受到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和归纳等方法,为本课的通过实验归纳原理打下了基础。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会对着火点理解不够。会出现灭火方法之一是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这一错误的理解。在教学中对此要重点讲解,启发学生准确理解着火点的概念。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学生已经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具备了解释燃烧现象发生的能力,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如何利用学习的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并解释生活中一些灭火方法的原理,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灭火的原理并能通过原理解释灭火方法背后所涉及的原理
②理解着火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灭火原理,通过原理能解释不同方法背后的原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实验探究过程的成就感,学习归纳的方法,增强安全用火的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掌握灭火的原理
②理解着火点的准确意义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主要运用视频、图片展示具体的现象,利用讲授法启发学生解释简单的现象,最后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并用实例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 老师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灭火方法,家里油锅起火了可以用油去灭火,大家觉得这样真的可以灭火吗? 思考该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 “火上浇油”这个常识创造学生对用油灭火的质疑和冲突,引发学生对灭火的原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复习引入 在解密如何用油灭火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家里的油锅为什么会着火【ppt】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有的时候,燃烧就会发生 分析油锅着火所需要的条件 复习燃烧的条件,为学习灭火的原理打下基础
新课学习 【观看实验】现在我将为大家解密火上浇油是如何灭火的。大家在观看灭火过程时思考:①用油灭火时油有什么特点?②除了这个方法以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灭火方法?【实验分析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已经可以确定用油灭火的方法是可行的,加入大量冷食用油可以降低已经燃烧的油的温度使其低于油的着火点,破坏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因此火就灭了。观看一下图片,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灭火方法当中又包含了哪些原理呢? 观看灭火过程思考灭火的原理观看图片(1)(2)(3),分别分析灭火原理 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并通过问题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个实例分析灭火涉及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处理办法启发学生分析灭火背后的原理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能解释灭火方法背后所涉及的原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灭火方法所涉及的原理本质: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具体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共同总结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后练习 例1: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C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例2:小明在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发现红磷已经熄灭,他立即将燃烧匙取出,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小明很疑惑,请你帮他解释这一现象。 思考习题回答 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检测学生对灭火原理掌握的程度
(2)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