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 ,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三)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播放视频】三个演示实验视频。 【提问】这三个变化都是什么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回顾旧知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急切想探究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否改变。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作出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问题提出 【过度】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猜测。在化学的世界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 【提问】你们也想去探究一下吗? (二)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3: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在封闭体系中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三)问题分析 【引入】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三个实验,对我们要探究的课题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四)深入分析 【引导】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接下来,我们再观察两个实验:实验1: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在开放体系中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2:镁条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实验探究,交流汇报,形成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初步认识。 通过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分析 视频演示该实验,分析质量为什么会减轻。学生讨论。 合作探究,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设困惑情景。 形成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的认识。 学习具体的知识应用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巩 固 迁移。 理论拓展 【过度】在20世纪初有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有了严谨的实验基础,可是为什么化学反应物质的种类改变了,而总的质量却没有改变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段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动画视频。 观看视频,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落实从物质质量到微观质量的理性思维转换。例如,原子个数、种类、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质量(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
四、课 堂 小结。 【投影】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 每个学生认真梳理本课内容,学会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分别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投影出来。 通过小结,更加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