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劝学检查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8、有时作者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9、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10、《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 。
1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有时作者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梳理重点字词
君子
学不可以已
冰,水为之
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动词,凝结
合乎
即使;晒干;直
验,检查;省察
宏大;清楚
借助,利用;到达
没有用来……的办法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刻;雕刻
因为;专一;浮躁,不专心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有”通“又”。 “暴”通“曝”, 晒干
“知”通“智”, 智慧。
“生”通“性”,天赋,资质。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1)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日,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3)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5)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孙膑》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下》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痛心,憎恨
劲疾
通“嫉”,忌妒
弊病,缺点
疾苦
疾
快
病
四、一词多义
望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C.名门望族
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远看
盼望、希望
声望
农历十五日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不绝如缕
绝云气
停止
隔绝
极点
非常
横渡
断绝
直上穿过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借
借助
假期
假装
代理
宽容、原谅
本课中出现虚词:
之:
A.锲而舍之:
B.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F.輮使之然也 :
代词,代朽木。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代青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的
代词,木
于:
①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可以译为“在”“向”“到”“跟”“对于”等。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D.故燕王欲结于君
E.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在
向
到
跟、同
对于
于:
②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以译为“比”,有时可以译为“胜过”。
A.良曰:“长于臣。”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与“见”“受”等词相呼应。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焉: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盘盘焉,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语气助词,“啊、呢、了”
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
语气词
兼词,“于是、于此”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而:
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②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蟹六跪而二螯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⑤而神明自得
⑥锲而不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递进
表因果/表顺承
表假设
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无以至千里(8)无以成江海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略解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试比较:
(1)马之千里者(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修饰关系
领属关系
翻译 :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大江大海。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刘晏)凡所任使,多收后进有干能者。虽权贵干请,欲假职仕者,晏厚以廪入奉之,然未尝使亲事,是以人人劝职。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
勤勉,努力 劝职:办事勤勉
他属下官吏身处几千里之外,遵奉教诲命令如同刘晏近在眼前,即使日常起居与人闲谈,也不会欺骗。
(注意“奉”“虽”“寝兴”“宴语”“欺绐”等词语的翻译)
宴语:闲谈
资历浅有才干的
廪入:薪俸
请托
素材及拓展
【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善于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④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相关拓展】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写作素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角度点拨】①“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②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③积累。
【相关拓展】①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③学习是积累过程,需要有恒心;④“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
【相关拓展】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写作素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角度点拨】用心专一。
【相关拓展】
①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②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拉蒂默
③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歌德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