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理念】
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 广而告之“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多媒体投影问题1、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变大,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大的。2、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小的。 化学反应以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呢? 学生积极讨论 学生快速融入学习中
多媒体播放探究实验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测定步骤:(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M1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M2 学生认真观看探究实验1视频,同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问(1)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 (2)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学生,分工、合作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小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反应原理: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多媒体播放探究实验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实验步骤: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锥形瓶,取适量硫酸铜溶液。 3、反应前称量: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同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砝码不动) 5、反应后的称量: 把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得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设计实验学生认真观看探究实验2视频,同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通过设计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
小结: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实验原理:硫酸铜 + 铁→ 硫酸亚铁 + 铜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学生理解记忆 归纳总结,帮助记忆,理解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学生理解、记忆 解释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种规律呢?有没有特殊的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播放课件实验探究3敞口容器中,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学生认真观看探究实验3视频,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发现本次实验天平不再平衡,然后积极探讨原因。 通过实验结果的不同,再次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实验原理: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HCl→ CaCl2 + CO2 + H2O天平平衡情况: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学生记录 及时总结,帮助理解记忆
讨论:实验探究3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小结:在开放体系中,由于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果在密闭的体系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学生了解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播放实验探究4密闭容器中,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学生认真观看,比较。 学生期待新的现象出现,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结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学生记录,理解 归纳总结,帮助记忆,理解
前失后鉴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官能动性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学生思考
播放动画模拟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学生观看,思考 通过动画模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动脑: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量,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都不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量都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学生理解,记忆 归纳总结,帮助记忆,理解
比一比,看谁快1、现有31g红磷与40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____g。2、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_g 氧气参加反应。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眼明心慧“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通过学习你还会加盟吗?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会 对本课内容学以致用
作业: 1、“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湿衣服凉干了,这个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3、这个化学反应表达式:P + O2点燃 P2O5 ,能反映出质量守恒定律吗?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量都不变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