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灯 笼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fú) 吹角(jiǎo) 溺炕(nì) 官衔(xián)
B.繁星(fán) 葫芦(lu) 应差(chā) 纯洁(chún)
C.油坊(fáng) 舍茶(shè) 施粥(zhōu) 鼓吹(chuī)
D.灯谜(mí) 除夕(xī) 吩咐(fù) 皎洁(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羡慕 潦原 灯笼 夜深星阑
B.庭院 预备 孤行 珠玉金银
C.圆宵 仿佛 焰火 红灯高照
D.恐吓 繁星 领域 雪夜弛马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B.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C.便深深感到怅惘。(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D.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马前卒:站在马前面的士兵。)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B.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C.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D.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5.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二、提升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B.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全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市青少年宫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为了避免不受打扰,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92岁生日。
D.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三、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9.开篇说“火”,与“灯笼”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10.文段画波浪线句子“如沸的繁星”中的“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11.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4* 灯 笼
1.答案 D A.溺niào。B.差chāi。C.舍shě。
2.答案 B A.潦→燎。C.圆→元。D.弛→驰。
3.答案 D “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4.答案 D 这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挂红灯”的用意,“松柏枝叶的点缀”的用意,因此句中“有着行好的意思”后面的逗号应为分号。
5.答案 B A、C、D三项虽然有“仿佛”“像”,但不是比喻句。B项中本体是“心”,喻体是“素丝”。
6.答案 D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用在句中不合句意。
7.答案 C “避免不”否定不当,应删掉“不”。
8.答案 D 本文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写成的。
9.答案 先说小孩喜欢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须用火。所叙甚远,似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解析 解答此题,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短语“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表明小孩以及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遍特点。课文由“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10.答案 一个“沸”字,将静态中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而亮的特点,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解析 结合上下文可以发现,星空是静态的,而“沸”是动词,一个“沸”字,化静为动,围绕这一点组织语言即可。
11.答案 排比。用一组排比句,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事和人,一件件、一幕幕,突出强调了作者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和对灯笼的喜爱。
解析 “想起”的句式不断重复,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写出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记忆,表达了他对灯笼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