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5 11: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上课学生是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本班是重点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这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本节内容中的“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片来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部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的。
五、教学设计思路
从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腐烂的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发现(多媒体展示资料介绍细菌的发现史,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旧知,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
六、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1.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
2.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八、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多媒体展示腐烂的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细菌
老师:对,回答的很好。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
学生:使食物腐烂,使人患病。
老师:这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
老师: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示其神秘的面纱。(板书:细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
2、阅读材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知识点1、细菌的发现(阅读教材资料,关于细菌的发现史)
老师:细菌是谁发现的?
学生:列文·虎克
老师:介绍巴斯德,多媒体展示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动画。(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板书:细菌的形态)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知识点2、细菌的形态
老师: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老师:(小结)细菌非常小,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板书:细菌的形态)
学生:观察后说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知识点3、细菌的结构特征
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3个问题。
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
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老师: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下面大家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学生: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核。
老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老师:再观察与植物细胞还有什么区别?
学生: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但也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是自养的,属于光能营养型;还有一些细菌利用化学能把CO2和无机物合成供自己利用的有机物,属于化能营养型。(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每20分钟分裂一次。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细菌,那么一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
学生:8个细菌
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5、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我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升华。例如:从细菌有害的一面看,我们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菌两面性看,我们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有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