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压强实验题专项练习(江西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西省各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压强实验题专项练习(江西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西省各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Word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10: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 压强实验题专项练习
1.(2021·江西抚州·八年级期中)小丽同学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分析】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丽应比较图_________和________,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法。
(2)比较乙、丙两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交流与评估】
(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2)用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2.(2021·江西萍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宇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来做承压物体;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如果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那么1块砖竖放与2块砖竖放在海绵上的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_。
3.(2021·江西抚州·八年级期中)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对泡沫塑料与木板的压强p乙_____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乙和图丁能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___________。(填“能”与“不能”)
4.(2021·江西·南昌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期中)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乙、丙所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我们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________(填序号)和图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1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2的大小关系为p1_____p2(填“”“”或“=”);
(5)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5.(2021·江西·宜春市翰林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木板、橡皮泥、包扎带和钩码进行探究活动。
(1)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板上方,把包扎带剪出两段,并将两段包扎带分别绕过橡皮泥,且在包扎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如图所示,通过观察对比橡皮泥的变化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小明同学可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小明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扎带撕成___________宽度的两条,两包扎带下方挂___________数量的钩码;(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橡皮泥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4)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在包扎带下方挂了2个50g的钩码,并测得包扎带与橡皮泥的接触面积为250cm2,则包扎带对橡皮泥的压力是___________N,压强是___________Pa。(取g=10N/kg)
6.(2021·江西抚州·八年级期中)有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陈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亭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如图示: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比较液体压强大小,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称为______.
(2)小亭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所以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
(3)小亭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小亭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
7.(2021·江西·宜春市翰林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探头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水液体内部存在___________,其大小用U型管内水面高度差反映出来,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称之为___________(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_______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此时压强计________连通器(填“是”或“不是”);
(4)拦河坝做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图_______和图________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
8.(2021·江西萍乡·八年级期中)2020年11月10日中国 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海洋的最深处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探海深潜”新纪录。 这个消息激发了小芳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兴趣,她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请依据所学知识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
(1)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甲图),使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___________;正确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拔掉软管重新安装
C.向 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比较丙、丁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的关系。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 压强越_________。
(4)小芳完成上述实验后,用一“T”形玻璃管对着 U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戊所示,可以看到_____(选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_。
(5)若图丁中 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_Pa。(g=10N/kg,ρ盐水 =1.2×103kg/m3)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甲 乙 控制变量 受力面积越小 泡沫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压强
【解析】
(1)[1][2][3]为了验证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小丽应控制受力面积相等,压力不等,因此应比较图甲和图乙,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4]比较乙、丙两图,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5][6]实验中小丽是通过观察对比泡沫的凹陷程度的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7]用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压强。
2. 凹陷 不可以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 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1:1
【解析】
(1)[1]本实验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是转换法。
[2]木板硬度太大,不易观察到形变,不可以用木板来做承压物。
(2)[3]图乙和丙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丙凹陷更明显,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4][5]要探究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需改变压力大小,由图可知,由乙丁可得结论。
[6]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4)[7]1块砖竖放与2块砖竖放在海绵上,砖的密度和高度都相同,根据
知1块砖竖放与2块砖竖放在海绵上的压强之比为1:1。
3. 泡沫塑料形变(凹陷)程度 压力 明显 压力 不明显 等于 不能
【解析】
(1)[1]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形变(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2][3]由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4][5]由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受力压力一定时,丙图海绵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6]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与受力面积,乙、丁两种情况中,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均相同,所以小桌产生对泡沫塑料与木板的压强相等。
[7]探究图乙和图丁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压力的有关,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大小不同、受力面积相同,但图乙和图丁压力与受力面积均相同,所以不能探究图乙和图丁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4.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可以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乙 控制变量法 = 未控制压力相同
【解析】
(1)[1]根据转换法,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凹陷程度来体现的。
[2]沙子受力的作用也可以发生明显的形变,因此我们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3]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时,要控制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故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5]甲乙两图比较,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丙两图比较,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6]图丁和图丙中,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相同,所以对接触面的压强是相等的,只是由于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其效果显现不出来,故海绵受到的压强p1和木板受到的压强p2的大小关系为p1=p2。
(5)[7]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也发生了改变,即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他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
5. 受力面积 压力 不同 相同 凹陷程度 1 40
【解析】
(1)[1][2]由图可知,两根包扎带压在橡皮泥上时,受力面积相等,左侧包扎带下面挂钩码较重,包扎带对橡皮泥的压力较大,左侧的橡皮泥的凹陷程度较大,所以可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3][4]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该控制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应该把包扎带撕成不同宽度的两条,在两包扎带下方挂相同数量的钩码。
(3)[5]力有两种作用效果,一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时,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橡皮泥的凹陷程度(即形变)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4)[6]包扎带对橡皮泥的压力是
F=G=mg=2×0.05kg×10N/kg=1N
[7]包扎带对橡皮泥的压强是
6. 小 相平 转换法 不可靠 两杯中的液体密度、金属盒的浸没深度均不相同 大 不变
【解析】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即有漏气现象,所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则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会很小;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由于它是一个连通器,所以,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2)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由图知道,小亭在实验时两杯中的液体密度、金属盒的浸没深度均不相同,即没有控制变量,所以,其结论是不可靠的;
(3)小亭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又因为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所以,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
7. 压强 转换法 ② 密度 不是 丙 丁
【解析】
(1)[1]用手按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此时橡皮膜受到手施加的压强,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探头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对也对橡皮膜施加了压强,即说明水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将其大小转换为用U型管内水面高度差反映出来,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称之为转换法。
(2)[3]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说明橡皮管内的气压和外界大气压不相等,应该将软管拆下来,重新安装。
(3)[4]比较乙、丙实验,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同,即液体压强不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此时压强计的其中一侧上端不开口,不是连通器。
(4)[6][7]拦河坝做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压强承受深度增加而增大,下面修得比较宽可以抵御水底较大的压强。比较丙、丁两图可看出,液体密度不同,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深度较大的,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较大,即液体压强较大,可得出结论,在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坝做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的原因可以用对比丙、丁两图所得的结论进行说明。
8. 相平 B 液体密度 大 左 小 600
【解析】
(1)[1][2]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使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2)[3]选用丙、丁两图进行比较,控制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3)[4]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不同,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4)[5][6]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对着U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左边流速大压强小,右边压强大,左边液面上升。
(5)[7]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p=ρ盐水gh=1.2×103kg/m3×10N/kg×0.05m=600Pa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