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课题:《复式折线图》 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师:前几天有一位老师碰到这样一个难题,他们班要选拔一位同学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候选人有两个,一个叫刘辉,一个叫王星,他俩水平都很高,要谁去呢?大家争执不下,于是老师请他们上个礼拜训练了5天,记录了训练的最好成绩,请同学们看屏幕! 大屏幕:王星和刘辉一周1分钟跳绳训练情况 星期一二三四五王星206204210209202刘辉201205208213217
师:你们觉得让谁去更合适呢 师:刘辉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他的成绩有没有体现这样的趋势啊—— 师:看来我们的数据隐含着一定的变化趋势。 (板书:“数据的变化趋势”) 2.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师:如果我们要想更清楚直观地看出两人成绩的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生:我们可以统计图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 师:折线统计图看起来的效果就—— 生:(齐声)明显。 师:我把他们的成绩制作成了折线统计图。请看! 3.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否说说王星的趋势是怎样的, 师:谁来形容下张明的成绩是—— 师:一路上升,既然趋势这么明显你说我们选谁去啊—— 生:张明。 师:看来王星还得好好地继续努力,不过听到这个消息刘辉同学有点不服气,他也把自己的成绩也做了一张折线统计图。请看! 大屏幕: 师:刘辉的成绩也是—— 生:步步升高。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他们两个让谁去好? 师: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生:我们可以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以前我们学过把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今天你们想把两张折线统计图也合并在一起。好的,老师给你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合并。(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黑线) 师:合起来,你们觉得还有哪是不完善的地方? 生:我觉得还应该标记一下是谁的记录情况。 师:不然的话我们就—— 生:分不清楚哪个是张明的,哪个是刘辉的。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标记下呢? 生:可以在线的上面写一个标注。 师:好主意,还有别的好主意吗? 生:还可以用颜色把他们区分开来。 师:用颜色区分也是好主意还有其它的主意吗? 生:还可以一个用实线,一个用虚线。 师:为了把它们区分开来,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我采用了用颜色把它们区分开来。请你在这个统计图上比比他们的趋势一样吗? 大屏幕: 生:张明有点不稳定。 师:还有其它同学的观点吗? 生:刘辉上升的趋势是非常均匀的,而张明的是不均匀,也不稳定。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样一幅图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同学不同的成绩趋势。这样的统计图,把两张折线放在同一张图上的统计图就叫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了这个统计图这位还是拿不定主意让谁去好,于是决定下个礼拜让他们再训练一次,看看他们下个星期训练下来他们的成绩会怎么样,到时候在做决定。 这样一张复式统计图比单式的统计图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对比。 师:清晰地对比,便于我们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板书: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把这个一起读一遍。(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生:(齐读)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多种途径,加深体验 1.变式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王芳7至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 大屏幕: 横轴表示的是什么? 生:(齐声)年龄。 师:纵轴表示的是—— 生:(齐声)体重。 师:请你来评价一下王芳的身体发育情况怎样? 生:发育得很好。 师:我们就看一条折线,作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不是很科学。老师再给大家看一个信息。 课件演示,加上一条“标准体重”折线(图6)。 师:再请大家看看这个图。红色的线说的是什么? 生:(齐声)标准体重。 师: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生:王芳的身体发育情况超重了。 师:你来说? 生:年龄越大超重得越多,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真的超重了吗? 生:王芳的点都是在标准体重的点的上面。 师:每个都在标准体重的上面,所以你们觉得超重了。你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齐声)是。 师:我们要正确的评价王芳的身体发育情况我们可以说—— 生:王芳7岁到11岁的身体发育情况是正常的,从12岁以后的身体发育是偏胖的。 师: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后我们对一样事物就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引:还有什么作用呢? 再来看一个信息,张亮5个单元的考试成绩统计图,看看张亮的考试情况。 大屏幕: 师:其实张亮的爸爸也很生气,问张亮第三单元为什么考那么差,张亮不服气,就跟他爸爸说:“你不能这样评论”。他爸爸这样说张亮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我觉得应该拿他们班的5个单元的平均分来对比一下。 师:同学你们觉得需要吗? 生:(齐声)需要。 师:我向他老师要了5个单元的平均成绩大家请看。 大屏幕: 师:看了这个图,发表下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张亮这学期的成绩算好。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算好。 生:张亮的成绩要比班上的平均成绩要高。 师:同学们是这样的吗?如果张亮的爸爸这个时候还要说张亮的第三个单元的成绩考得太烂了,你是张亮的话你怎么跟爸爸解释? 生:这次考试难,班上的同学全部没有考好,我考86分已经算好的了。 师:这样看来,我们有了复式统计图,有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板书:合理的分析事物)这就是复式统计图的两大作用之一。既然复式统计图这么有用那我们就自己要学会画。 四、落实技能,强化体验 1.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绘图。 师:大家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中国和韩国9至14界获金牌的统计表。 师:看了这个表以后你能不能把它制成一张复式统计图呢?请你们画在练习纸上。 (同学迅速地拿出练习纸,认真地画着,老师巡视,并且个别指导) 师:你们画好了吗? 生:好了。(少数几个同学回答) 师:画好了的同学请你们看大屏幕这个同学画的。 大屏幕: 师:看到这副折线统计图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 师:同学们怎么样画折线统计图才最合理?我先把中国队的金牌的数量描上点, 然后用直线把它连起来。 大屏幕: 师:知道我为什么不把韩国队的点也描好啊? 生:这样的话容易搞混淆。 师:是,那样的话容易混淆,然后我们把韩国的点描好也连起来。 大屏幕: 这几届亚运会中中国哪一届的成绩最好,几枚金牌 在这几届亚运会当中韩国队哪一届的成绩最好,是几枚? 在这几届亚运会中哪一届中过和韩国的差距最大 请你们评价下中韩两国在这几届亚运会的综合表现
师:在奥运会上你觉得中国队是不是也这么厉害呢,也是老大吗? 生:不是。2004年就不是。 师:那你记得哪一届是。 生:我记得2008年是。 师:是不是的话我们来看看第24姐到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统计情况,我把它制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大屏幕: 师:在这几届奥运会中是中国表现得好还是美国? 生:肯定是美国队。 师:为什么啊? 生:6届奥运会比赛有5届比赛美国的金牌比中国的多,而中国只有一届比美国多。 师: 同学们是这样的吗? 生:(齐声)是。 师:蓝颜色的是代表美国的金牌,有5个比我们中国的多。那你们觉得美国表现得非常好,中国就没有值得表扬的吗? 生:第29届中国是非常值得表扬的,超过美国15枚金牌。 师:还有没有值得表扬的? 生:我们中国的金牌数量一直在上慢慢地上升,美国就不稳定。 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她的意思了吗? 生:(齐声)听懂了。 师:哪位同学再来复说一遍,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中国的获得的奥运会金牌在上升,美国忽上忽下。 师:要想更清楚的看出中国上升的趋势,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表现力不是最强的。看这个图。(指着屏幕)图九 师:从这个图你看中国队的进步趋势是怎样的? 生:(齐声)步步高升。 师:最后老师给你没留个话题,第30是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到那时候你觉得是中国还是美国厉害。 生:我觉得是中国队。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中国的金牌数在渐渐的上升。 师:还有谁说说? 生:我觉得是美国队,第29届美国没有发挥好,而中国是东道主。到了下一届就不是了。 师:同学们中国前几届的金牌数量一直在上升,是不是意味着继续上升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 师:对,什么可能都有,趋势只是我们现在看到,判断的参考依据,真正以后的趋势会怎样,一切皆有可能!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众掌声) 生:(齐声)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