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世界近现代史学习基本要求:1、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三大问题)
(1)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突破与成长)——重点:第四分册
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孕育、降临与拓展 ,资本主义成为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国际冲突与国际秩序的 建构(冲突与秩序) ——重点:第五、六分册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世界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探索与思考)—重点:第五分册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2、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结构性非常强( 主要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梳理基本发展脉络),注意在把握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具体史实
20世纪以后的世界历史(第五、六分册)
重要主题及其内容:
1、世界秩序与世界格局的建构:
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欧美为主导;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前)—一战—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二战——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二战后)—
—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
2、1929年大萧条(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改良与异化:
1929年经济危机与两种应对措施:美罗斯福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改良
德日意法西斯主义——走向二战 —异化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十月革命)——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新经济政
策)——苏联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探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全球化与全球化历史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
欧盟(二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全球化深入)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什么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经济)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局势,体现一种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
(经济)体系
国际政治格局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产物。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二战后的世界体系(重构和分化)1、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1)政治体系:美苏两强的雅尔塔体制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2)经济体系: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欧日三足鼎立
世界整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3)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1)经济体系: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欧日三足鼎立
(2)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西欧一体化)
(3)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阅读“单元导言”理解和体会一、战后世界的重构——雅尔塔体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7课) 1、雅尔塔体制——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秩序
(1)形成: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
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苏、美、英、
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
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2)认识: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
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
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2、成立联合国——二战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发展的重要标志
(1)形成: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等条文;
1945年4月,50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制定并通过《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日”。
(2)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总部在美国纽约
(3)认识: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
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注意其进步性的一面)
——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建)
世界整体化发展又一体现;
(1)酝酿与形成:
(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为掌控战后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国推动下,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
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
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和1947年关贸总协定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3)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①确立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有利
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
西欧?
苏联?1、何谓“雅尔塔体制”?2、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背景:(1)二战的浩劫 ? 维护和平的体制与机制 (规则)(2)二战后期世界大国力量对比 ?反思战争寻求和平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二战后期会议
安排战后世界雅尔塔体制按实力对比划分战后世界我听见天上一片喧嚣,还有阵阵可怕的雨露,
降自万国耀武扬威的海军,正在九霄争夺;
此时急急的南风,飒飒扫过世界各地,
各国的军旗蜂拥而上,纷纷在暴风雨中搏击;
直到战鼓不再敲响,战旗不再飘扬,
才有人类的议会,世界的联邦!
在那里,大多数人的共识得以奉行,
地球悄悄安睡,大家遵守同一法律。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洛克斯利大厅》1837年) 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
和平在哪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数据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比◆军队人数12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拥有原子弹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1945年的美国◆1941年,苏军约有540万人,到1945年5月,增到近1140万人 。
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 12万门炮、19390万发炮弹10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各国,东欧普遍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苏联在红场上向西方显示其军事力量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
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
西欧各国国势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的继续衰落与美苏的强势崛起苏英美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建立联合国会议: (1)开罗会议;
(2)德黑兰会议;
(3)雅尔塔会议;
(4)波茨坦会议内容: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过程(建立依据):处置德国问题
联合国组织问题
波兰政府与疆界问题
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等处置德国处置德国处置日本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①战败国的殖民地及国际委任统治地以托管的形式列入大国保护之下,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利;
②在欧洲,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巴尔干地区由西方和苏联分别控制,苏波边界、波德边界西移;
③在亚洲,苏联以收回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恢复帝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为条件,默认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承认由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统一中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双方势力范围。? ?
美苏两分天下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摘要)
(1945年2月11日)
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临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1941年英美会晤:《大西洋宪章》1942年华盛顿会议:《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莫斯科会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3年
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
联合国制宪会议1941年英美会晤:《大西洋宪章》1942年华盛顿会议:《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莫斯科会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3年
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
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
联合国成立4、联合国的建立——二战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发展的重要标志(1)概况:
时间:
总部:
主要机构:
宗旨:
(2)建立背景及过(构想与实施):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2月:
E.1945年4—6月:
F.1945年10月24日:
是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3)作用:联合国总部大厦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1946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机构(UNRRA)的活动项目 天主教人员分发救济机构支援的食物 比利时, 1946年 35名孤儿由联合国福利事务官员送至孤儿院 汉城,1950年10月1974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世界银行)的工作项目 世界银行在泰国改进稻米产量的工作项目 泰国, 1974年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消灭天花 接受天花疫苗的刚果人民 1988年颁发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诺贝尔和平奖 纽约,1988年10月 1991年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 燃烧中的油井和一架被摧毁的伊拉克坦克 科威特马克瓦, 1991年3月25日 5、“雅尔塔体制”的影响(评价)(1)进步性: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
经济,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2)局限性: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比较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同:都是20世纪建立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其建立都与世界大战相关,都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
建立之初都是战胜国意志的体现;
都是国际组织发展的里程碑,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适应了世界
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异:具体背景不同:国联——一战的产物,是战胜国为了维护帝国主义新秩
序,防止再发生战争,由美国总统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
联合国——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由
反法西斯国家为了维护战后和平,充分汲取了国联的教训后建立
组织原则不同:国联——实行“大会一致”原则,效率低;且美国没有参
加,对大国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突出大国间的协调、
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历史作用不同:国联——最终没有担负起制裁侵略的任务,没有制止世界
大战的爆发,但它形成和发展了正式的国际组织形式,为探索稳定
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国际政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联合国——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二战后期会议
安排战后世界反思战争寻求和平雅尔塔体制平作和合国权大强小结雅尔塔体制平作和合国权大强和平、友好
合作、协调集体安全
大国一致形成三大
经济支柱确立美元
强势地位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二战后期会议
安排战后世界反思战争寻求和平战
后
世
界
体
系政
治经
济雅
尔
塔
体
制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主张共处、合作
走向整体化联合国沿用大国强权政治原则
破坏整体化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消除隐患有效维和建立规则大国强权意识
划分势力范围
这个世界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