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第二课时课件(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潮 第二课时课件(共1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19: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的创造。
复习导入
1.“潮来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潮来前江上是什么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怎样 请默读第2自然段。
学习要求:
(1)用“ ”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 ”画出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精读课文 品读感悟
2.“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作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人体会。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踞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人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4)引人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道: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位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6)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人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一近)
3.“潮来后”(学习第5自然段),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人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呢
3.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试着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4.朗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相关的句子。
如:“头高数丈触山回”,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名对照朗读。
诵读积累 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课堂小结
1.选词填空。
宽阔 宽广
(1)( )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传来 传动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屹立 耸立
(3)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改为“把”字句:
课时作业
(2)钱塘江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为陈述句:
3.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用序号表示。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潮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