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第二课时 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第二课时 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19: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观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课时目标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引入谈话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有一个词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体会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品读课文 深入感悟
(二)“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儿感受到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朗读。
3.反馈交流,抓住以下要点,结合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1)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背通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潮来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四)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1.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 (鼓励采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把自己的设计写在黑板上)
理清顺序 尝试背诵
2.观察设计的板书,仔细思考,发现了什么
(可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可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可发现作者观察的另一特点—观察抓住变化。甚至学生也可以说他发现了潮刚刚出现时作者写了人们的反应,可潮来到人们近前、最壮观之时,却未写人们的反应等等)
3.反复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再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尝试背诵。
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讲解、报道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耳闻目睹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堂小结
1.看拼音写词语。
cháo shuǐ ( )奔腾上涌的时候,像一条héng guàn( )江面的bái xiàn( ),整个钱táng( )江像lǒng zhào( )着一层bó wù( )。
2.课文内容填一填。
(1)本文课题“观潮”中的“潮”指的是( ), 观潮日是( )。
(2)本文作者是按照( )、( )、( )的顺序写的,写出了大潮的( )。
(3)宽阔的钱塘江( )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
( )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课时作业
3.我爱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 。浪潮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本段中的“白线”指( )
①白色的线条 ②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水花
(3)我从“再近些”一词知道这一段是按照由( )及( )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4)本段是从潮水的( )和( )两方面来写潮水来时的景象。
①速度 ②声音 ③形状